天才少女、 中科大少年班、 与诺贝尔奖最接近的华人女性、美国科学院最年轻华裔院士、哈佛大学双聘教授、第一位获美国“天才奖"的华裔女科学家、以她名字命名的哈佛实验室...
这些都是她身上自带的光环,她就是庄小威
1972年,庄小威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市;
1987年,15岁她考入中科大少年班;
1991年,获得中科大物理学学士;
1997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学位;
2001年,被聘为哈佛大学助理教授;
2003年,31岁她荣获“麦克阿瑟天才奖”,是获此殊荣首位华人女科学家;
2006年,34岁她成为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物理学双学科正教授;
2012年,40岁她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2013年,41岁她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1、遗传父母天赋基因,从小立志要当一名科学家。
她出身于书香门第,小到兴趣培养,大到人生选择,都与家庭分不开。
她说:“我也没想过要做企业家,也没想过要做政治家,也没想过要做总理,也没想过航天飞行员,这些都是很伟大的事业,但是我从小到大就想着我要做科学家。”
从小爱科学,庄小威早期教育,是个性与顺其自然的结合,她顺着自己的志向和兴趣,动力强劲持续。
庄小威的母亲朱仁芝提起女儿,满是自豪:“她小时候在江苏如皋跟爷爷奶奶生活了5年,到5岁多我们才接回来。小威没有上过幼儿园,拼音识字是我们工作之余教的。我们落实政策后分到中科大,小威就直接上了中科大附小二年级。”
庄小威自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5岁多时,父母上班不在家,她自学炒青菜、打扫卫生等家务活。
中学时,她在班上年龄最小,但各门功课都拔尖,曾荣获全国中学生数理化竞赛第一名。
后被推荐到北京景山学校上了半年中科大预备班;13岁转入苏州中学中科大预备班;15岁那年她如愿以偿,以高考600多分的状元成绩考进中科大少年班。
2、四大力学课全考满分,这个传奇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她从小就喜欢物理,围着自己的兴趣转,谈到物理,像谈论亲密无间而又钦慕的朋友。
她花功夫,力图把每一个物理定律搞得透透彻彻清清楚楚,绝不放过一个细节,甚至发展到近乎痴迷近乎病态的程度。
在少年班,她并不在意分数,一不小心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统计力学四大力学专业课都考了满分,这个传奇纪录至今仍无人打破,成为中科大物理系一个难以逾越的丰碑。
时至今日,她高度认可中科大少年班个性化培养方式,重要的是学会提问题。
她说:“最大好处是很自由,想学什么课就学什么课,完全凭自己兴趣,这种自由选课养成了我没有太多局限性的思维方式。”
庄小威说,少年班头二年不分系和专业,什么课都学,在基础、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强化训练后,再根据自己的爱好从全校范围内自由选择专业,将来想往哪个方向发展就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有利于找到真正的兴趣。
庄小威透露一个学习秘诀。从小就喜欢观察,少年班同学强手如林,她注意观察那些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的同学,然后悄悄地“偷学”,这样学习力和创造力就渐渐积累起来了。
少年班同学毛珺婕回忆:留着短发热情又爽朗的庄小威,看她不像苏州美女,却有几分史湘云的神采。
“小威得天独厚,虽然读书无数,视力却是1.5。在宿舍里,大家都伏案用功,她躺在上铺的床上看书,还能看见我们书上的字。
小威还有个一心两用的本领,一边听三国评书,一边做原子物理作业,这些都让我们好生佩服。”
她父母庄礼贤、朱仁芝都是中科大的教授。她对科学的兴趣深受父母的影响。
3、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挫折让生命更丰富更博大。
19岁大学毕业后,庄小威选择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研究生,开始批判性阅读和怀疑性阅读,她依然选择了物理专业。
做科研是很辛苦的事,对科研要有热情,才有动力,保持动力是化解困难的秘诀。每当遇到困难,庄小威就强制自己忘掉过去的成功和失败,一切从头开始,从不轻言放弃。
1997年,25岁的庄小威一路斩关夺隘,毫不费力地拿下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学博士学位。然而,在她成长为科学家的道路上,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沈元壤教授的鼓励下开始寻找教职,没有想到斯坦福大学向她伸出了橄榄枝。
她说,我差点拿到斯坦福的录取通知,可是两天后,这名教授通知我因为没做博士后,认为有缺陷,不录用我了。
当时我只想到做教授很风光,其实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后来想想很大一部分是虚荣心作怪,不过从那之后,我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读博士后。
我打电话告诉其他想给我教职的学校,说我还没有准备好,然后静下心来在斯坦福做了三年多博士后。
做学问,切忌虚荣和浮躁。在庄小威看来,如果博士毕业立马工作是绝对错误的。
等我做了博士后三年,再找工作,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我知道要做什么,而且能做好它。
4、分不清DNA和RNA,物理学博士无知无畏闯入生物学。
庄小威说:“博士后我总想做一些新的东西,想做一个新的方向,我就跟朱棣文教授商量,他说要不我们做生物吧。我就说,为什么不呢?”
庄小威说,在斯坦福大学做博士后,合她胃口的人就是朱棣文教授。
在他的鼓励和影响下,庄小威转向生物学领域,这是一个非常偶然的决定。
她的工作重点,正是利用此前的光学研究背景,看清生物学中这些“混乱”的部分。
事实上,庄小威在加入朱棣文斯坦福大学实验室之前,对生物学没有一点了解,她在大学没修过生物课,甚至连DNA和RNA的区别都不知道。早年庄小威只喜欢物理学。
同事善意地开玩笑说DNA和RNA只有一字之差。然而初生牛犊不怕虎,从此她闯入生物学。
5、花香自有蜂蝶来,美七所顶级高校向她发出邀请。
庄小威的主要研究是用现代成像研究生物学问题,在成像技术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就。
庄小威说,这个过程告诉我做事情不能放弃,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坚持做下去,不要追求那种短期就能出成果的东西。
结束博士后生涯,她收到哈佛、加州理工、麻省理工、耶鲁、康奈尔、普林斯顿、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7所大学的邀请,权衡之后庄小威选择了国人熟知的哈佛大学。
6、成功从来不是天才灵光乍现,她除了吃饭睡觉都在工作。
在博士后研究中,她却遭遇了巨大的挑战:博士后之后每天都很辛苦,而且很长时间不出成果,对生物没了解。
在哈佛大学工作以来,一周七天时间,庄小威每天都从早上10时工作到半夜12时,除了吃饭和睡觉,剩下的时间都在工作。
正是她不懈的努力,才成为物理学生物学界的翘楚。
在父亲庄礼贤眼中,又苦又累的小威从来都是乐呵呵的,说她是在享受过程。
7、拿下麦克·阿瑟天才奖,华人女科学家首次获此殊荣。
31岁的她一举拿下2003年度全美“麦克·阿瑟天才奖”,成为第一位获此荣誉的华人女科学家,也是24个获奖者中最年轻的一位,而且是女性。
庄小威说:“在科研领域搭建关系网络并不是最重要的,在博士和博士后阶段更应该专注于课题研究,成功的研究成果一定会引起别人的关注,功到自然成。”
2012年8月,庄小威回到中国,成为北京大学第二位大学堂顶尖学者,此前的一位是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崔琦。
8、天道酬勤,年轻有为的庄小威当选美国双院院士。
庄小威早已威名远扬,赫赫有名。2004年,美国著名的《科技评论》从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中国、韩国、新加坡、印度等国600余提名者中,评选出在纳米技术、计算机与通信及生物技术领域从事前沿技术研究的、年龄在35岁以下的100名青年创新者,庄小威名列其中。
2005年,美国著名的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会从全美300多位提名中选出43位生命科学家,并在未来七年中向每位提供700万美元的资助,庄小威名居榜上。
2006年初,年仅34岁的庄小威成为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物理学双科正教授,并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单分子生物物理实验室,带领21名博士、博士后研究流感、艾滋、SARS等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
因庄小威在单分子动力学、核酸与蛋白的相互作用、基因表达机制、细胞核病毒的相互作用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012年5月1日,庄小威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刷新了美国科学院最年轻华人院士的纪录。
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公布2013年新当选院士名单,共有3位华人科学家入选,庄小威再次上榜。
9、“风暴”突破衍射极限,她却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美国科学家埃里克·贝齐格、威廉·莫纳和德国科学家斯特凡·黑尔,因对发展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成像技术作出重要贡献而共享此大奖。
一时间质疑声起,很多人感到惊讶,因为贝齐格的工作不仅与华人庄小威的工作在物理原理完全一样,而且他们研究论文也同时发表,令人不解为何厚此薄彼。
该领域多位科学家纷纷为庄小威打抱不平,称与获奖者同时发表论文的华裔女科学家庄小威理应分享诺贝尔奖。
北京大学教授饶毅表示,贝齐格与庄小威的工作在物理原理上完全一样,两人同时发表论文,不明白结果为什么会出现厚此薄彼。
北京大学副教授席鹏在这个科研领域颇有发言权,因为他跟随当年诺奖得主、该领域公认的领军人物黑尔学习,他表示:庄小威没能获奖,我大感意外。
这说明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其实不仅没有消失,而是日常可见。
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委员曼斯·埃伦贝格回应称,贝齐格早在1995年就发表了相关论文,而PALM论文的投稿时间比STORM论文早了将近4个月。
来源:头条@黄老师说教育,旨在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此文由 林心小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趣·分享 » 她15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四大力学满分的传奇纪录,哈佛双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