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小筑

美国“最传奇”学校:如何让穷孩子从学渣变成学霸,实现人生逆袭?

没有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应该接受鸡血教育么?无论贫富,如何让孩子找到学习的动力?

很多家长问过这些问题,于是我们访问了一所“传奇的”学校——美国KIPP。对KIPP感兴趣,是因为媒体说:那是给美国底层孩子的学校,堪比中国的衡水中学。

学校延长在校学习时间,让学生们树立考大学的信念,89%的学生成功考入大学(一般贫困孩子大学入学率不到10%),命运从此改变。

于是有人惊呼:原来美国并不只有快乐教育,美国普通家庭孩子们,也要拼命学习!勤奋胜过一切!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今天的文章解读了KIPP高升学率背后的教育理念、以及家长可以实践的教育方法,希望开启一些新的思考。

1

美国的“底层教育”什么样?

很多人觉得:美国公立学校虽然免费,但师资和生源一般;私立学校人少、个性化教育、名校录取率高,但学费太贵。

教育似乎演变成一场家庭财力大战,而那些念了私校,花了上千万,却表现平庸的孩子,成了父母们的噩梦。

实际上,美国还有另一种类型的学校,叫做charter school(特许学校)。它是私人办的,可以拥有独立的教材和教学系统,但政府给与补贴,家长不用支付学费。学校会严格控制人数,如果周围社区的申请人数多于学校空位,学校会通过抽签决定入学。

美国之外,加拿大、智利和哥伦比亚,也有这类特许学校。

KIPP( 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 )就是特许学校中比较大规模的品牌学校,它成立于1994年,目前在美国有224所KIPP学校,96,000多名学生,其中90%以上是非洲和拉丁裔的孩子。

KIPP的升学率高,而这靠的并不仅仅是延长孩子在校时间,更重要的是革新教学方式。他们的理念和方法对中国家长有什么借鉴意义?

我们和KIPP的三位老师交谈:一位是Nikki Barnes,她是资深教师,如今担任KIPP中学的董事总经理;一位是Zach Meisner, 他是KIPP波士顿学校的校长;还有一位是 Caleb Dolan,他是KIPP的麻省学校的常务董事。

Nikki讲了一句很打动我们的话:“(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们不应该成为问题,他们应该成为解决问题的人。”

而对于每一个孩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02

让每个孩子都爱学

快乐教育 = 提早放学,多玩少学么?KIPP的三位老师认为,这是对快乐教育的误解。

教育要授人以渔。“让每个孩子爱上学习”,拥有健康的内动力、找到人生价值,这才是快乐教育的本质。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者Jay Mathews写的KIPP学校纪实

Zach校长说:“成年人会有一种错觉,以为孩子只喜欢玩,不喜欢学东西。事实不是这样的。当孩子找到目标,找到学习的成就感,他们会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所以,作为大人的我们该怎么做呢?

01

建立目标感,并给予孩子及时反馈

在KIPP学校,老师会给孩子们一个“目标感”,让他们觉得自己在进步、在成长、在变得更好。Zach说,如果你让孩子做45分钟的课堂练习,你要让他们感觉自己经过这45分钟获得了进步、懂得更多,在家里也是一样。大人们要给与孩子合适的任务,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并给与孩子及时的反馈鼓励,让孩子们心甘情愿的说:“我还想做,我还能做更好!”

如果你给与孩子的任务不恰当,或者,没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些,他们会变得不主动、不配合;学知识成了一件痛苦的事。

积极的、具体的、当下的反馈很重要,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和作业“被看到了”,被肯定了,而不是被忽略了。

Caleb说:“为什么很多孩子们会沉迷游戏?因为他们在游戏中得到当下的反馈,看到自己晋级了,马上有一份满足感,然后还想做得更好。” 而这样的反馈,可能正是他们在家庭和学校当中缺失的。

当孩子第一次主动投入学习,或者取得进步时,来自家长和老师当下的肯定,会让孩子收获满足感。家长需要提醒自己,不要总是看到孩子不够好的部分,忘记好的部分,用自己认为正确的观念来纠错。

02

尊重孩子,与他沟通

更重要的是,家长要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倾听孩子的想法,才能找到激励孩子的方法。

Nikki说,在学校里,即使3岁的孩子,你也可以问他们:“你觉得这里好吗?你觉得我哪里没有说清楚?” 用询问的方式,让孩子表达。不要把双向沟通,变成家长一个人的演讲舞台。

成年人往往习惯于对着孩子发号施令,“不要这样”、“不许那样”,“天哪!你快点不行吗!” 这种方式最节省时间。可是长此以往,孩子的世界被打乱了,他成了成人秩序的服从者,你将无法听到孩子内心的声音。

只有当你跟孩子沟通、用询问代替命令,孩子才会去主动思考,愿意与你交流想法,并真心接受你的建议。

Nikki说,美国的歌唱组合Sweet Honey in the Rock唱过一首歌,歌词说“孩子并不是你的”。当她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她像很多家长一样,觉得这怎么可能呢!“我的孩子当然是我的。”

但后来她明白,孩子是属于世界的,孩子们不应该是家长的复制品,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当你希望孩子获得主动性,学习自己管理时间,你先要抛开自我,尊重属于孩子的时间步调。Nikki有两个孩子,女儿四年大学毕业,但儿子用了6年才毕业。Nikki说,这6年就是他需要的时间,每个孩子是不同的。

在学校,她同样发现,当你希望孩子自己管理自己,你需要先给与孩子们一定的自由度。与其事无巨细的做一个“看守者”,管头管脚、发号命令,不如启发孩子们自己去思考。比如,询问孩子,如果你按照这种方式来使用时间,未来会发生什么呢?最终,孩子会学习为自己的决定负责,管理好自己的人生。

03

善于运用故事

这个方法不是KIPP首创,而是被美国教育界用于引导孩子认知发展的一套系统方法。

在开头的视频里,你会看到数学老师表情夸张的说:“我遇到一个问题!”

孩子们睁大眼睛问:“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然后,老师讲了一个故事,主人公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孩子们被故事吸引,开始纷纷想办法帮助主人公……数学不再是简简单单的计算,而是让孩子们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

Nikki说,所有孩子都喜欢听故事,也很容易进入故事里的情境。所以,KIPP的老师们传授知识时(哪怕是数学课),他们也会编一个故事,可能把同学们的名字都编进去,让孩子们被吸引,然后共同解决问题,学到知识和技能。

真正的快乐学习,比较的不是学习时间有多短,而是学习方法有多好。

而聪明的教育者会去寻找方法,平庸的教育者则只会下达命令。

04

互相鼓励,终身学习

KIPP还有一个秘诀,就是打破教室的界限。跟三位老师在一起,你会发现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KIPP学校,但彼此互为师徒,非常熟络。

询问NIKKI,她介绍说,KIPP的理念是“我们在学校做教育,而不仅在课堂教书;我们为了人生而学习,不是为了学校而学习。”所以KIPP的老师们,不管教什么年级,都可以叫出KIPP幼儿园或高中的学生的姓名。

老师们互相听课,相互学习。

这在美国其他学校不太常见,因为老师们往往注重授课隐私。这种听课模式反而在中国的学校里比较熟悉。

所以说,东西方都有值得借鉴的形式,彼此值得相互学习。

而把KIPP简单的类比为中国的“衡水模式”,并就此说,美国底层孩子也在鸡血教育,这是不客观的。

KIPP学校的作息,的确比美国的其他学校长。一般美国中小学早上8点多开始,下午3点结束,而KIPP则是早上7点15分开始,下午4点45分结束,学生回家还有作业。在假期,学生们还需要完成书籍阅读。

而勤奋之外,KIPP学校实实在在的引导方法,却是更值得思考借鉴的。

03

我值得为自己骄傲

KIPP的校训是:“Work hard,Be nice”(勤奋学习,友善待人)。

听上去像一句口号,学校如何贯彻这个校训呢?

Caleb说:学校会努力让学生们感受到,他们“比自己的生命更大”。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超越自我的更大价值,可以帮助和惠及他人。

这样的认知,是孩子们努力学习和成长的一方源泉。

Celebration (庆祝)是学校里的一种常见激励手段。

在KIPP学校,不仅开学和毕业庆祝,在学生每天进入学校,跟老师同学友善问候时也会庆祝;

课堂上,老师们不仅为那些表现最活跃、最积极的学生庆祝,同时,也为那些不常发言、但认真聆听他人、能够吸收他人想法的孩子庆祝;

不仅庆祝那些取得最好成绩的孩子,同时,也庆祝那些获得最大进步的孩子;

同学们不仅为自己庆祝,也为别人敢于尝试、敢于回答问题的勇气庆祝。

不仅庆祝成功,他们还庆祝困难和失败。Nikki说,如果,有的孩子今天没有通过考试,我们会庆祝这一天,告诉他们:“你现在没有达到目标,那只是当下的暂时情况,让我们一起来面对,把失败当成一次成长。”

这些庆祝,会帮助孩子们找到人生更丰厚的意义,找到努力的价值。

Nikki和老师们,都赞成用积极地方式引导孩子;而不是永远盯着问题,常常指责和批评。在他们看来,积极的回应,也会给孩子努力学习的动力。

这样积极的能量,还体现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给孩子机会与希望。比如,Caleb谈到如果一个学生说谎,老师们如何应对。他说,我们会告诉老师,品德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孩子撒谎,不要给他贴上“永远的说谎者”的标签,因为你知道,他们可以通过学习而改变。品德是一种可以改变的习惯,不是什么“固定资产”,不是一成不变的。

KIPP的多数孩子来自低收入家庭,原生家庭问题很多。面对这样的孩子,老师们都抱有极大信心,鼓励和引导他们,想想我们对于自己的孩子和亲人,是否也能如此呢?

当然,作为一个挑剔的观察者,我对KIPP的模式也有疑问:KIPP的孩子们虽然在学校得到理解和鼓励,学会与人为善,然而,到了社会上,少数族裔仍难免遭到歧视;KIPP的老师们如何帮助他们准备这一天?

我们身边的很多留学生家庭,都在为文化的隔阂而苦恼。孩子们留学来到异国,以前家庭里给与的正能量,仿佛不起作用了。孩子在新环境被孤立,变得没有自信,找不到自我;很多孩子会怀疑自己、否定父母。一些留过学,或者从小城市来到大城市的人,往往在纠结中希望跟原生家庭划清界限。

KIPP的老师们说,这个问题特别好,非常值得分享和探讨。

而KIPP是如何做的呢?

在KIPP,自我认知是重要的一课。每年开学第一天,老师学生们会集中在一起,一起聊聊“我是谁”:我的自我认同,对他人的认同,以及在群体中遇到什么挑战。这样的探讨,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习找到自己,并学会面对冲突。

到了第五年,老师会让孩子们把家庭的合影带来,跟同学们大大方方介绍“这是我的家人”,这被称为“骄傲的时光”(The moment of proud),让他们学习接纳自己和家人。

Nikki说:“我们会告诉孩子,你的家庭就是你们成长的财富!比如,有的孩子居住条件很局促,三代人还有姑姑舅舅住在一起,我们会告诉他们,正因为如此,你们学会如何与大家庭相处,这是一种宝贵的能力,是一笔财富,应该为此感到骄傲。

我们会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原生文化,而不是让他们回避;我们希望他们正视自己,为自己的经历感到自豪。

我们的家长有的说英语,有的说西班牙语、海地语。我们会确保家长会上有翻译,这是尊重他们、也是尊重孩子的一种方式。

学校不会说:你怎么不讲标准的美语,你的口音好难听。学校希望让孩子们为自己的文化骄傲。

NIKKI作为非裔的美国妈妈,她一直告诉孩子:“无论你们身在何方,你已经是完满的;但你到了新的地方,也要向当地学习,这种学习的姿态,源于你对于新知的渴望,而不是对自己的否定。

请不要说:我不认识这里,我不懂这里的习俗,这里怎么是这样的!

当你到达新的地方,尝试把你想要成为的人,和过去的自己联系在一起。

我曾读书的大学主要是白人。我既和黑人学生玩在一起,因为他们让我感觉像在家里一样,我们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同时,我也会勇敢选择和白人玩在一起。

(总之)永远不要失去自我,但也要有勇气探索。

而Caleb 建议,当家长决定把孩子送到国外,让孩子提前阅读母国的历史格外重要。在历史当中,孩子会看到母国人的经历、他们曾有的挣扎、他们漂洋过海遇到的挑战和荣耀……然后找到一种联结和情感归属。

Caleb老师说:“现在我们总把教育重心放在科学和编程上面,忽略了用历史知识帮助孩子和过去、和母国的社群建立连接。”

在KIPP学校,老师们会把历史名人的故事,和孩子们的当下联系起来。采访时,我看到KIPP的校名衫背面,印着 Fredrick Douglass(道格拉斯)的话:“没有挣扎,就没有进步” (without struggles there is no progress)。他曾是一名奴隶,最终投身到废奴运动中争取自由。老师们用类似这样的故事,引导孩子们面对人生必不可少的痛苦经历,在经历中获得进步。

Caleb还说,引导孩子们获得批判性思维很重要。尤其在美国,无论本土学生,还是留学生,要学会批判性的看待从网络、报纸和电影里接收的信息。他说:“对于亚洲的孩子,当他们看到好莱坞大片的英雄人物里没有亚裔,他们需要有自信对同伴说:‘那是电影有问题,而不是我有问题。'

让孩子们学会批判的看待现实,为自己感到骄傲,这是KIPP对于学生们的品德培养。

从建立学习兴趣,到树立自信心,KIPP好成绩的背后,远远不止于勤学苦练。而这也是所有家庭和学校教育成功的真谛吧。

文章来源:留学全知道。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此文由 林心小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趣·分享 » 美国“最传奇”学校:如何让穷孩子从学渣变成学霸,实现人生逆袭?

()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