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点滴”如果用专业一些的医学术语来说,就是“经由静脉注射输液”,也就是经由静脉注射的方式将某些药物或身体所需要的液体注入人体。
其实在医学上,将药物送入人体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大家最为熟知的口服方式之外,有些药物可以直接注入肌肉,再经由肌肉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到全身去。另外例如糖尿病病人所注射的胰岛素,则是用很小的针头直接注入皮肤下的浅层部位。这两种方式就是所谓的“肌肉注射”与“皮下注射”。
在这些方式中,静脉注射由于是直接将药物利用针管注入静脉,不必再多经一道人体吸收的过程,因此药物在血液?的浓度,很快就会稳定上升而达到造成疗效所需的剂量,因此静脉注射也是最快与最稳定能达到药物治疗效果的方式。
打点滴也要小心
打点滴这项使用得相当频繁的医疗措施,在临床上所造成的疗效很多。在紧急出血状况下,医疗人员常会先快速地补充点滴,藉以短暂地维持血压避免病人发生休克,而来争取准备血液输血的时间。
另外点滴里面所含有的各种电解质,则要视身体疾病状态不同,而有不同的输液种类。吐得厉害的病人,因为所吐的胃液含有较多的酸,因此可能补充含氯离子的生理食盐水。一个晚上拉肚子拉个十几次,差点连起床的力气都没有的时候,其实除了脱水之外,还流失大量钾离子,会造成肌肉无力。这个时候含钾离子的电解质溶液,就可能是医师的第一个选择。
打点滴的另一项疗效则是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由于在临床上给予病人点滴的时候,往往必须缓慢地注射,滴完一瓶点滴,起码也要两、三个钟头,而这一段时间也正好让病人有充分休息的机会。对于许多缺乏休息,这也正是打点滴的另一项疗效。
虽然打点滴的确有这些临床上的治疗效果,但是打点滴也可能引发其他的问题。除了打针当时扎针的痛楚之外,打针所造成的伤口以及所注入的静脉本身,都有可能被细菌侵入而造成感染。
点滴本身的无菌要求,以及注入人体的点滴数量,都必须小心计算与控制。否则如果点滴给得太多,由于水分过多反而可能对人体的循环系统造成负荷,尤其是对于小孩与有些心肺功能异常的老人家更要小心。而这也正反映出了任何医疗措施都有利有弊的重要观念。
点滴的打法
不论是要进行血液检查的抽血或是静脉注射的插入针管,都是挨上一针,但抽血只要抽几cc就够用,因此通常都用金属针头扎入血管就行了。但是如果是要打点滴而且可能要摆上几个钟头甚至几天,那就除了先要用金属针头扎入血管之外,还要在静脉血管?放入特殊的塑胶软管,才能让输液在未来的几个钟头或是几天?继续源源不断地注入血管中。
这种静脉注射输液所用的塑胶软管,如果小心保护,放上个两三天,应该都不是问题。但是如果再放久一点,就有可能发生细菌感染所造成的静脉炎等并发症。
因此在临床上,通常医疗人员都会纪录打静脉留置软管的时间,以便能够按时更换以避免其他并发症。
在临床上虽然打静脉留置软管,通常并不困难,只是有时病人手臂上的静脉比较不明显,有时也可能打针的医疗人员技术实在欠佳,以至于病人可能会挨上好几针而痛得哇哇叫。尤其是小朋友的静脉血管很细,偏偏小孩需要补充液体的状况又比大人要来得多而且需要更殷切,因此有经验的家长一定会同意,要帮小病人进行静脉注射,需要技术高超又耐心十足的医疗人员才行。
该打哪一种点滴
静脉注射依据所注射药物的多寡,又可以区分成两种状况,第一种是将少量的药物直接注入静脉,由于量少(多半都只有几㏄)因此常在短时间内就会注射完毕,为了治疗身体各种感染症而使用的抗生素,就常利用这种方式注射。另一种状况就是给予较大量输液而必须缓慢给予的打点滴了。
在打点滴时所注入人体的输液,由于立刻进入血液中,因此在输液的成分与无菌处理上,都有相当严格的要求。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静脉输液,大约可以分成含葡萄糖溶液、生理食盐水溶液,以及为了补充其他身体所需物质的电解质溶液等三大类。
第一种通常会用在病人暂时不能经口进食的各种状况,例如肠胃炎或手术后因为肠子还没有恢复蠕动、还没排气等等情形。第二种与第三种则是为了补充身体所流失的体液,例如在外伤或其他如手术出血等状况。而在严重腹泻时为了补充身体所需的钾离子等等电解质,除了使用含葡萄糖溶液之外,这些含较多电解质溶液也必须补充。
有些时候,医师们会在输液?加一些可以经由静脉给予的营养制剂,例如维生素C、B1或B2等,由于维生素B2是黄色液体,另外在临床上用来补充钾离子的氯化钾溶液,因为绝对不能直接一次由静脉注射,只能由点滴缓慢给予,因此为了避免医疗人员误用,故意配制成黄色溶液。因此在许多人印象中所打的黄色营养针点滴,可能有一部份是添加了这些营养素或是氯化钾溶液。
此文由 林心小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爱·健康 » 小心打点滴要了你的命 不得不知的输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