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脑血栓、痛风、干眼病这些以往都只有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疾病如今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年轻群体当中,而最大的凶手就是长期不良的生活方式。以下小编带大家来看看哪些老年病出现了“年轻化”的迹象,你是否也是其中一个呢?
一、心血管病
心脏病在我国至少“年轻”了15岁!北京市花10年时间对70万人群进行了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60岁以下的患病人群增长迅速,急性冠心病男性在45岁至49岁年龄组增加了50%,女性55岁至59岁年龄组增加了32%。最年轻的心梗患者刚刚30岁出头。专家分析这与高脂肪、高糖、高蛋白、高盐的饮食习惯和高度紧张的工作加重心脏负担有关。
二、糖尿病
根据最新的研究报告发现,近20年来因糖尿病致死者增加了3倍,是现代十大死亡原因中增长最快的疾病。而20岁至35岁的年轻糖尿病患者正在逐年增加,其中50%的女性和20%的男性在发病初期都有体形肥胖的现象,而且愈肥胖,发病的时间愈早。
"糖尿病"是一种血液中的葡萄糖容易堆积过多的疾病。国外给它的别名叫"沉默的杀手"(Silent Killer),特别是"成人型糖尿病",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染患率特别高,在日本,四十岁以上的人口中占10%,即十人当中就有一位"糖尿病"患者。一旦患上"糖尿病",将减少寿命十年之多,且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遍及全身。
"糖尿病"本身亦给人带来非常的痛苦。它让人常常觉得口干想喝水,因多尿而半夜多次醒来。尽管已吃了不少食物仍觉饥饿感,体重减轻、嗜睡等等,总让人觉得周身哪处不对劲。等到能够感觉到某处的明显情况时,"糖尿病"的病情已发展到一定程度了。而可怕的并发症亦随之悄悄地在全身各处发展着。
三、乳腺癌和大肠癌
医学界已经确定,在所有的癌症中,乳腺癌、大肠癌同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密切相关,而这两种疾病在年轻人中发病率明显提高。一方面是因为年轻人饮食习惯日趋西化,另一方面,不少年轻人自恃年轻,忽视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忽略了早期症状。
肠癌与乳腺癌的发病率之所以增长较快,两者的诱因基本相同,都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主要是高能量、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纤维素摄取相对少。现代人食物摄入过精,与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相比,精粉、精米不利于肠的蠕动和吸收营养,可称新的&ldquo垃圾食品&rdquo。因此,预防癌症要多吃粗粮、深绿色蔬菜,南瓜、红薯是重要的防癌食品。同时,脑瘤近年来发病也有增多趋势,专家推测与手机、电脑等辐射增加有关。
四、颈椎病
天津一家医院近日对2000例颈椎病患者做的调查显示:青少年颈椎病患者从4年前的8.7%上升到12%。颈椎病在中学生和年轻白领中十分普遍,其主要症状为颈肩疼痛、头痛、眩晕等。因颈椎病而引发脑供血不足、胃肠疾病等多种颈源性疾病的青少年越来越多。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导致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头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的常见症状。病人因为颈部的伸展或旋转而改变体位诱发眩晕症状。前庭神经核缺血性病变引起的眩晕,一般持续时间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即消失,发病时病人可有轻度失神及运动失调,表现为行走不稳或斜向一方;迷路缺血性病变引起的眩晕不伴意识障碍。前庭神经病变引起的眩晕属中枢性眩晕症;迷路缺血性病变属周围性眩晕症。部分病人有恶心感,急性发病时病人不能抬头,少数病人有复视、眼颤、耳鸣及耳聋等症状。
在体征方面,发病时病人颈部活动受限,作颈部旋转或活动可引起眩晕、恶心或心慌等症状;部分病人在患侧锁骨上听诊检查能听到椎动脉因为扭曲、血流受阻引起的杂音。后颈部拇指触诊能摸及患椎向一侧呈旋转移位,同时棘突及移位的关节突关节部有明显压痛。
五、宫颈癌
据统计,目前35岁前的宫颈癌患病率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12.9%上升到目前的50%以上。最小的患者年仅13岁,住院病人中以26―35岁已婚妇女居多。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早婚、早育、多产及性生活紊乱的妇女有较高的患病率。初期没有任何症状,后期可出现异常阴道流血。目前治疗方案以手术和放射治疗为主,亦可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但中晚期患者治愈率很低。作为女性要洁身自爱,加强卫生保健,注意按时妇科普查,发现症状苗头,及时就医。
六、脑血栓
这种病一般是在老年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的基础上形成的。北京10年间脑梗塞、脑出血等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在35岁年龄组男女发病率分别增加了136%和220%,与亚洲其他国家趋势相同。
脑血栓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的条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着在动脉的内膜形成血栓,称之为脑血栓。临床上以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生于50岁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
患者发病前曾有肢体发麻,运动不灵、言语不清、眩晕、视物模糊等征象。常于睡眠中或晨起发病,患肢活动无力或不能活动,说话含混不清或失语,喝水发呛。多数病人意识消除或轻度障碍。面神经及舌下神经麻痹,眼球震颤,肌张力和腹反射减弱或增强,病理反射阳性,腹壁及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
脑血栓轻微者表现为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活、感觉迟钝、失语,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但由于发生的部位不一样,脑血栓的症状也不一样。
七、痛风
在不足20年时间里,痛风的初发平均年龄下降了6.3岁,不足40岁初次发病者增加了26.3%。其中90%以上的年轻痛风病人有经常大量饮酒和嗜好吃肉、动物内脏、海鲜等富含嘌呤类成分食物的习惯;40岁以下的痛风患者约85%的人体重超重。
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嘌呤代谢障碍,属于关节炎一种。痛风是人体内嘌呤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异物炎性反应,即痛风。
多发人体最低部位的关节剧烈疼痛,痛不欲生的“痛”,很快1-7天痛像“风”一样吹过去了,所以叫“痛风”。40+男性多发(95%),女性一般在绝经后常见,因为雌激素对尿酸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但是在更年期后会增加发作比率。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生无直接关系,只是高尿酸有更高发生痛风的可能,一些人高尿酸血症一生都不会引发痛风,而一些人在发现高尿酸血症一周或者一个月之内会发生第一次痛风。第一次痛风后一般会有1-2年的间歇期,也有10年间歇期(5%),期间需积极治疗,预防痛风石的形成。
八、干眼症
以往,干眼病与白内障、青光眼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眼病,但是,现在许多经常接触电脑、电视的青年人患干眼病的越来越多。
角结膜干燥症俗称“干眼症”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
常见之症状包括眼睛干干涩涩,容易疲倦,想睡,会痒,有异物感,痛灼热感,眼皮紧绷沉重,分泌物粘稠,怕风,畏光,对外界刺激很敏感,暂时性视力模糊;有时眼睛太干,基本泪液不足反而刺激反射性泪液分泌而造成常常流眼泪之症状;较严重者眼睛会红肿,充血,角质化,角膜上皮破皮而有丝状物粘附,长期之伤害则会造成角结膜病变,并会影响视力。
九、前列腺疾病
前列腺肥大这种老年男性常见疾病近年来也趋于年轻化。北京一家医院今年开展了前列腺疾病调查,发现最年轻的一位患者年仅23岁。
前列腺是男性生殖泌尿系统中最常出现问题的部位。常见于各年龄层男性的前列腺炎可分为急性及慢性。通常是由身体其他部位的细菌感染入侵前列腺所致。前列腺炎可完全或部分阻碍尿液由膀胱流出,导致尿液滞留。如此造成膀胱膨胀、衰弱、易受感染(因积存尿液里的细菌增加)。膀胱感染容易经由输尿管传至肾脏。急性前列腺炎的症状是阴囊到直肠之间疼痛、发烧、频尿且有灼热感,尿液含血或脓。慢性前列腺的症状则是频尿及灼热感,尿液带血、下半背痛、阳痿。前列腺炎愈严重,排尿愈困难。
十、慢性疲劳综合征
上海、深圳、无锡等地对中年人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66%的人有失眠、多梦、不易入睡等现象。慢性疲劳综合征在城市新兴行业人群中发病率为10%至20%,科技、新闻、广告、公务员、演艺人员、出租车司机等行业高达50%。
慢性疲劳综合征自1988年被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命名以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二十几年来对其病因、病理的研究一直在持续进行着,但至今仍未有确切结论。这更激起人们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探究欲望。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也逐年提高,不仅要求治疗存在实质病理改变或客观指标的疾病,同时也要求解除那些“无影无形”但困扰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问题。
此文由 林心小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爱·健康 » 十种老年病盯上年轻人 不良生活习惯为首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