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小筑

认识烟草危害 走出“香”烟误区

 

图片来源:资料图

  让我们一起来审视烟草的谬误,从此建立起控烟的信心和决心吧。

  一、烟草危害

  谬误1.有些人吸了一辈子烟也没事,不吸烟的人照样得肺癌

  解析:普通人往往只了解身边吸烟者的患病情况,不了解全球、全国吸烟致病的数据。据调查,全球约有10亿人吸烟,每年死于烟草相关疾病的有540万人。我国约有烟民3亿以上,受二手烟危害的达5.4亿,每年因吸烟导致相关疾病的死亡人数高达100万,超过了因艾滋病、结核、交通事故以及自杀死亡人数的总和。据有关专家估算,如果中国吸烟形势得不到有效控制,到2025年,每年因吸烟导致相关疾病的死亡人数将达到200万。与此同时,大部分吸烟者的寿命会缩短10年以上。近50年来,大量的科学研究证实,吸烟是肺癌、冠心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脑卒中等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烟草造成的疾病和死亡不是即时发生的,常常是在吸烟后的10年到20年甚至更长时间,所以吸烟的危害常常被人们大大的低估了。的确,吸烟的人不是100%会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阻肺)或肺癌,但是慢阻肺、肺癌患者中有80%~90%的人是吸烟者。

  

  谬误2.只吸不咽,烟雾只要不吸入肺部,对身体并无大害  

  解析:人体呼吸是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吸烟过程也是如此,不能人为控制。吸烟时口腔、气管、肺都需保持负压的吸气状态,不可能把烟雾完全留在口腔而不进入肺部。

  另外,烟草中的多种有害物质会对口腔造成损害,轻则引起口腔溃疡、牙齿变黄锈蚀,重则引起口腔白斑(癌前病变)甚至唇癌、口腔癌。口腔粘膜也会吸收烟草中的有害物质,通过血液等输送到全身,造成危害。

  “只吸不咽”同样造成二手烟,烟草烟雾可以通过鼻腔进入自己的肺部,也会对家人和周围的人造成伤害。

  谬误3.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

  解析:饭后吸烟,尼古丁迅速地被吸收到血液,使人处于兴奋状态,脑袋飘飘然,也即出现“神仙”一样的感觉。实际上,饭后吸烟,比平常的毒害更大。因为饭后吸烟会使人体的蛋白质和重碳酸盐的基础分泌受到抑制,妨碍食物消化,影响营养吸收。同时还给胃及十二指肠造成直接损害,使胃肠功能紊乱,胆汁分泌增加,容易引起腹部疼痛等症状。而且身体在对食物积极消化、吸收的同时,对卷烟烟雾的吸收能力也增强,吸进的有害物质也会增加。所以,饭后吸烟,祸害无边。

  

  谬误4.边上厕所边吸烟,既可提神也能除臭  

  解析:许多人认为厕所里有臭气,吸烟可以冲淡一些。事实上,厕所里氨的浓度要比其他地方高,氧的含量则相对较低,而烟草在低氧状态下燃烧会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连同厕所里的有毒气体等被大量吸入肺中,对人体危害极大。患有冠心病或慢性支气管炎的人在上厕所时吸烟,可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或气管炎、哮喘的急性发作。

  谬误5. 既然吸烟有害,怎么还有医生吸烟  

  解析:烟草在全世界已流行了四、五百年,但对烟草危害的科学认识才五、六十年。我国控制吸烟工作起步较晚,即使在卫生界,对烟草危害和控制吸烟的宣教也不够,许多医务人员在这方面知之不多或未引起重视,以致我国的医生特别是男性医生的吸烟率仍然较高。  

  但近20年来,卫生部门在倡导控制吸烟的同时,也大力加强了医务人员的控烟教育,提出了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做控烟表率的要求,医务人员吸烟率己有所下降。如2002年全国男性居民平均吸烟率为66.8%,男性医生吸烟率为56.8%,比居民略低;据2008~2010年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60家医院调查,医生吸烟率己降为10.7%,其中男性医生吸烟率为19.6%。2009年5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武警部队后勤部联合发布了《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目前各地卫生部门正在认真贯彻落实,相信今后医生吸烟率会下降得更快些。

  

  二、烟草成瘾

  谬误6.吸烟已成习惯,不吸烟,浑身都不自在  

  解析:很多人说吸烟是一种习惯,其实不是不明白吸烟的坏处,而是因为戒烟有困难,并以为这种困难是因为形成了习惯才难以改变。其实吸烟并不是一种习惯,而是一种慢性的依赖性疾病,如同毒瘾和酒瘾一样。吸烟成瘾,本质上是尼古丁依赖。尼古丁依赖,又称烟草依赖,具有药物成瘾的全部特征。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委员会将药物成瘾正式定义为:“由于反复使用某种药物所引起的一种周期性或慢性中毒状态”,具有以下特征:①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强制性地驱使人们使用该药物,并不择手段去获得它;②有加大剂量的趋势;③对该药的效应产生精神依赖并一般都产生躯体依赖;④对个人和社会都产生危害。所谓躯体依赖,又称生理依赖,即反复使用依赖性药物,一旦停止用药,将发生一系列具有特征性的、令人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精神依赖,又称心理依赖,俗称“心瘾”,表现为对药物的强烈渴求。

  人们吸烟,不是养成了习惯,而是患了成瘾性疾病。

  

  谬误7.烟龄长、吸烟量大的人不宜戒烟,戒烟后会身体不适

  解析:戒烟后容易出现戒断综合征,大部分人会误以为“容易生病”,实际是尼古丁突然撤断后出现反应。尼古丁与其他成瘾物质如海洛因、可卡因等一样,可导致多巴胺释放的增加,进而带来平静和愉悦感,满足心理需要。当尼古丁水平下降时,引起受体高应激状态,导致觅药行为。吸烟者戒烟后,血液中尼古丁浓度降低,加上心理和行为习惯的原因,他们会出现种种不适,如渴望吸烟、烦躁不安、抑郁、紧张、易怒、萎靡不振、注意力不能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症状。戒断症状的本质是尼古丁依赖和心理依赖。戒断症状在戒烟后几小时内即会出现。戒断症状是暂时的,多数在3~4周后逐渐减弱至消失。 

  大量科学研究表明,戒烟20小时后,心梗危险性降低;2天后,味觉、嗅觉敏感性增加;2个月后,自我感觉呼吸变顺畅、体力恢复、身上和口腔异味消失、牙齿变洁净;1年后,由于心脏病所致死亡风险降低50%;15年后,罹患吸烟相关疾病风险降至与不吸烟者相同。

  

  谬误8.如果戒烟失败,重新吸烟,烟量或烟瘾会更大,还不如不戒烟  

  解析:不管是否戒烟,随着吸烟时间的延长,烟瘾都有增高的趋势,对烟草的需求量也都会逐渐增加。  

  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高复发性疾病,大多数吸烟者均有戒烟后复吸的经历,需要多次尝试才能最终戒烟。正确的戒烟方法,包括医护人员的咨询指导和使用戒烟药物。即使尝试戒烟没有成功,也证明你已经有能力停止吸烟一段时间了,表明你可以不依赖烟草生活,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成功。告诉您一个好办法,即您决定戒烟后,要大胆地向自己的配偶、亲友、同事等宣布自己戒烟的决定,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同时,要学会拒烟的技巧,如回避、主动拒绝、以攻为守地拒绝等。要总结经验教训,重新鼓励自己,尽快计划一次新的尝试。

  

  三、无烟环境

  谬误9.二手烟有害是谬论,我自己吸进去了都没事,别人闻到一点还能要命了 

  解析:二手烟是指从卷烟或其它烟草制品燃烧端散发的烟雾,且通常与吸烟者喷出的烟雾混杂在一起。吸烟者抽吸时产生的烟雾称主流烟雾,其中约70%左右吸入肺部,30%吐在空气中;吸烟者停止抽吸时卷烟(或雪茄、烟斗等)自燃散发的烟雾称支流烟雾(又称侧流烟雾)。吸烟造成的支流烟雾和主流烟雾的有害物质成分基本相同,但数量上有一定差别,如支流烟雾的一氧化碳含量是主流烟雾的5倍,焦油和烟碱是3倍,苯并芘是4倍,氨是46倍,尼古丁是2倍或更高。如在通风不好的室内有人吸2支烟后,室内空气污染比室外高出20倍。在密闭的室内,吸烟者同样也吸入支流烟雾。控制二手烟,保护人们免受二手烟危害,是当前控制吸烟的主要措施之一。经全国人大批准已在我国生效的WHO《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要在《公约》生效5年内实现所有室内工作场所、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包括出租车等)以及适当时在其它公共场所完全禁止吸烟,实现100%无烟环境。

  

  谬误10.我是一个人的办公室,吸烟不影响别人  

  解析:最近,国外科学家提出了“三手烟”的概念,指烟草烟雾发散、滞留在墙壁、家具、衣服甚至头发和皮肤上。三手烟之所以不利于健康,因为它包含重金属、致癌物、甚至辐射物质,可在办公室滞留数小时、数天甚至数月,会持续对进入办公室里的人产生健康危害。虽然办公室一个人使用,但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会将烟草烟雾送到其他的办公室。其次,其他人来您的办公室办事,也会暴露于烟草烟雾中。WHO认为,杜绝室内环境中的吸烟行为是唯一科学的、能够充分保护人群免遭二手烟危害的措施。

  

  谬误11.吸烟是我的权利,公共场所禁烟是违反人权  

  解析:防止烟草烟雾的义务是以基本人权和自由为依据的。每个公民都有选择吸烟或是不吸烟的权利。但我国宪法赋予公民健康权,政府优先考虑的是公民的健康权。科学已证实,吸烟有害健康,并可导致多种疾病。烟草烟雾不仅对吸烟者本人有害,也会使他人受到二手烟危害,殃及他人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8条明确要求缔约方“应在国家法律规定的现有国家管辖范围内采取和实行,并在其他司法管辖权限内积极促进采取和实行有效的立法、实施、行政或其他措施,以防止在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室内公共场所,适当时包括其他公共场所接触烟草烟雾。”

  室内禁烟能有效保护不吸烟的人避免接触烟草烟雾,使其免受二手烟危害。因此,任何吸烟者个人的权利都不应建立在损害他人权利的基础之上,都应在法律法规准许的范围内行使。

  

  2012世界无烟日“烟草行业干扰”

  2011年9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选择“烟草行业干扰”作为2012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的活动主题。

  此次活动将侧重于揭露和打击烟草行业的无耻和不断加剧的破坏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企图,因为烟草业的无耻企图会危害公众健康。

  烟草使用是最主要的可预防死因之一。全球烟草流行每年杀死近600万人,其中60多万人死于二手烟。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2030年将有近800万人死于烟草使用,其中80%多的死者为中低收入国家的居民。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趋于充分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所赋予的责任,烟草业破坏条约的活动也变本加厉。

  

  世界无烟日由来

  烟草是生长在南美洲的一种野生植物,最初印第安人将烟叶口嚼或做成卷烟燃烧吸吮。

  烟草在全球盛行了200多年,直到20世纪,人类才开始认识到烟草对人类的危害。1977年,美国癌肿协会首先提出了控制吸烟的一种宣传教育方式——无烟日。这天,在美国全国范围内进行“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劝阻吸烟者在当天不吸烟,商店停售烟草制品一天。美国把每年11月第3周的星期四定为本国的无烟日。以后,英国、马来西亚、中国等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制定了无烟日。

  1987年11月,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并于1988年开始执行。但因4月7日是世界卫生组织成立的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卫生组织都要提出一项保健要求的主题。为了不干扰其卫生主题的提出,世界卫生组织决定从1989年起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中国也将该日作为中国的无烟日。

  

  例如,烟草业企图阻止烟草制品包装上采用健康警示图案,他们最近依据双边投资协定采用了起诉国家的新战术,声称烟盒包装上采用健康警示图案侵害了他们合法使用已注册商标的权利。

  同时,烟草业继续在其他方面企图破坏条约,特别是在国家试图在封闭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和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方面。

  2012年世界无烟日将教育决策者和普通公众,认清烟草业所使用的违法和有害手段。

  这也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字面意义与精神实质。条约的序言中指出“需警惕烟草业阻碍或破坏烟草控制工作的任何活动,并掌握烟草业的活动对烟草控制工作的负面影响”。

  此外,条约5.3条规定:“在制定和实施烟草控制方面的公共卫生政策时,政策制定者应依据国家法律,防止这些政策受到烟草业的商业及其他既得利益的影响”。

  另外,条约5.3条实施指南建议对烟草业干预烟草控制政策,要提高认识。

  在2012年世界无烟日及此后的一年,WHO将敦促各国把打击烟草业干扰作为核心任务,以控制全球烟草流行。

此文由 林心小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爱·健康 » 认识烟草危害 走出“香”烟误区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