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小筑

中医揭示 人们无法“长生不老”的秘密

 

  我们中华民族是注重养生的一个民族,从古至今一直有着“长生不老药”的传说,但是,这个传说是真有其事呢,还是虚构的呢,现在就让中医来给你解说下吧!

  肾气衰

  在中医理论中,肾气是肾精生化之气。肾的具体功能活动,如生长发育和性机能的活动及衰老都与肾气的盛衰有着密切关系。

  古人们很早就在讨论这个问题。在《黄帝内经》里有一篇文章叫《素问·上古天真论》,这篇文章就专门对我们身体的衰老与肾的关系,作了一个非常详尽的描述。它是按照性别划分来说的,文中女性以七年作为一个阶段,男性以八年作为一个阶段。原文里对女性是这样说的: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这段话非常详细地描述了古代女性生理周期的变化。

  从生理规律来讲,七岁的女孩,肾气已经充足了,开始换牙,毛发之类也开始生长;

  二七也就是二七一十四,到了十四岁,女孩子天癸发育成熟,天癸实际上指的是经血,到了这个年龄,女孩子开始来月经,那么生理周期进入青春期,经水也有了,太冲脉也旺盛了,任脉也通了,在这个岁数实际上就已经为生孩子开始做准备了;

  

  到了三七二十一岁,肾气平和,智齿长就,身体也发育成熟到顶峰了;

  到了二十八岁,筋骨结实,毛发长到了极点,身体也十分强壮;

  到了三十五岁,阳明经脉衰微,面部开始焦枯,头发开始脱落;

  到了四十二岁,三阳经脉都衰退了,面部枯槁,头发变白;

  到了四十九岁,任脉空虚,冲脉衰微,天癸枯竭,月经断绝,所以形体衰老,也就再不能生育了。

  这就是《黄帝内经》中对女性从七岁到四十九岁身体变化的一个概括。

  

  而对于男性文中则是以八年为周期。讲述了男性从八岁到六十四岁的生理周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具体的解释我们对照上面对女性的解释很容易就能理解了。

  这段文字精辟地论述了人体由生长发育转向衰老死亡的过程。

  女子到了七岁左右,男子到了八岁左右,因肾气旺盛,促进了身体各部的发育成长至高峰又转向衰老。

  女子到了四十九岁左右,男子到了六十四岁左右,都因肾气的衰微,而呈现出衰老的现象,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是缘于肾气的盛衰所引起的。

  我们通过不断地论证发现,原来人体衰老的原因的确与我们肾气的衰弱有直接关系。既然肾气的衰弱与我们的衰老有直接关系。

  那么,我们沿着这条路着手,只要能够延缓肾气衰老的过程,不就可以获得长寿方法了吗?

  

  五脏衰

  除了肾气衰老之外,其他四脏的衰老也是人体衰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衰老与心、肝、脾、胃也甚为相关。

  《黄帝内经》中的《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心者,君主之官也……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心主全身的血脉,心气虚则血脉运行无力,血流缓滞就会逐渐导致心血管的病变及加速脏腑的衰老。

  我们已经知道肾精的保养是防衰老的重要手段,然而心对肾精的藏泻同样有着直接影响。清代沈金鳌在他所著的《杂病源流犀烛·遗泄源流》中引朱丹溪语:“主闭藏者肾,司疏泄者肝,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感则动,心动则火亦动,动则精自走。”我们看,心的状况也决定着肾气的盛衰,从而也影响着人体衰老的速度和程度。

  

  另外,中医认为心藏神,是君主之官,主宰着人体的所有精神情志活动,心神失调会导致神衰,而神衰又易引起形衰。

  《灵枢·邪客》中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所以我们看出心神对衰老同样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衰老与脾。脾为人体后天之本,脾的运动关系着升清降浊过程,从而影响着生命的存亡,所谓“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素问·六微旨大论》)。所以《黄帝内经》中极为强调胃气的存亡与生命机能的关系,专门提到:“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说明胃气对生命机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衰老的快慢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衰老与肝

  肝主升发、疏泄,肝气的充旺影响着气血的通达,并对生机起着重要的振奋作用。如肝气不充,失于疏泄,就会导致气血怫郁、生机萎颓,则早衰就会来临。因此,在五脏之中,肝气是最早衰老的脏器。在《灵枢·天年》中把肝气衰列为五脏衰之首,在临床上,凡是患有慢性肝病的人,往往伴随有早衰的现象,这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衰老与肺

  肺主一身之气,司阳气的敷布以及宗气的推动作用,肺气充则生机旺盛,肺气虚则气布无力,气化无以进行。所以肺气的盛衰同样影响着人体的生命机能状况。肺又是主治节的器官,对人体的气化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肺气虚则气化无力,肺失治节则人体生理功能就会失于协调,让衰老早早来临。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人体五脏功能的盛衰对人体衰老的快慢都有着决定性意义,而且是相互关联的。

  

  阴阳失衡

  我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阴阳平衡会被打破,会出现失衡的情况。

  中国古代哲学家在认知世界上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独到的见解,认为世上万事万物都存在阴阳两面。自然界如果阴阳失衡,四时的变化出现异常时,就可能会发生灾异。如地震、洪水泛滥、瘟疫流行等现象,这是自然界气化运行偏阳或偏阴出现“病变”的表现。

  作为万物之灵,人自然也不例外。中医中认为:体表与内脏相对,体表在外为阳,内脏在里为阴;脏与腑相对,腑的功能通达、运动为阳,脏的功能收藏、沉静为阴。

  中医同时认为人体生命活动是阴阳对立统一运动的表现,阴阳平衡是生命健康的基本条件。但阴阳的平衡不等于阴阳的平等,在阴阳二气之中,阳气居于主导地位,对于保持生命的健康和各种功能活动的旺盛具有重要意义。

  

  人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四肢百骸必须在阳气的推动下才能发挥正常活动,只有阳气强盛,人体才能强壮,才能抵御侵害,保证健康和长寿。

  阴阳失衡之说,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文中提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调经论》中也提到:“阳虚则外实,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中的各种阴与阳之间保持着相对平衡协调的状态,中医里也把这称为“阴平阳秘”。但是,一旦由于某种原因,导致阴阳的平衡被打乱了,导致阴阳之间出现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和阴阳亡失等情况,人体就会随之出现各种病理状态。

  比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经常出现失眠的现象,这是一类经常不能保证正常睡眠的疾病,在中医里称之为“不寐”,这也大多是因为情志失常、气机逆乱、阴阳失衡、阳盛阴衰、阳不入阴所导致的。

  

  阴阳理论实际上贯穿了中医学理论的各个方面,体现了中医学最基本的概念和思维方式。用现代许多人的眼光来看,这种思维方式可能显得有些朴素,不太时髦,但它的确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是经过几千年论证的科学的真知灼见。我师弟赵宇宁有一本著作《治病要治本——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大药》就是从阴阳平衡的角度,全面阐释人体养生的路径,对此有兴趣的读者有时间可以参考阅读。

  所以说人体衰老的原因主要体现在这三方面:一是肾气衰,二是五脏衰,三是阴阳失衡。这三个方面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如果我们能够从中找到一种方法,帮助体内的阴阳一直保持平衡的状态,那么,自然就可以减缓身体五脏的衰老进程,从时间上延缓衰老,也就能够达到却病长寿的目的了。

  从古至今,我们一直都在寻找长生不老的秘方,但是却忽略了人体衰老的秘密。现在人们开始寻找使人体衰老的原因,希望能实现“长生不老”!

此文由 林心小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爱·健康 » 中医揭示 人们无法“长生不老”的秘密

()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