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小筑

脑卒中成国人首要死因 最年轻病人仅7岁

图片来源:资料图

  你会笑吗?你会说吗?你会举手吗?有一样不行,就赶紧送医院!

  脑中风已成国人头号“杀手”

  极端病例:最年轻病人仅7岁

  脑卒中已经成为国人首要死因——中国工程院院士周良辅,在2012武汉国际神经外科论坛会议上提出警示。

  根据最新的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显示,脑卒中致死率排名第一,高达22.45%。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秦尚振说,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包括脑血栓、脑出血等,动脉硬化是其主要病因,病人多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近年来二三十岁年轻患者日益增多,最年轻的病人仅只有7岁。

  脑卒中来势汹汹,与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密不可分:吸烟、喝酒、少动导致的“生活习惯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都是脑卒中的高危因素。

  

  与会专家介绍了治疗脑卒中的国际最新进展,目前美国正尝试一种脑血栓吸出装置,直接用机械力吸出栓子,将最佳抢救时间从3小时延长至8小时,融通率也比传统药物溶栓高。知名神经外科专家马廉亭说,该装置有望引进中国,正在卫生部审批中。

  工程院院士王陇德来汉做脑卒中防控专题发言时介绍,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法干预的如年龄、基因、遗传等;另一类是可以干预的,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肥胖等,如果对这些因素予以有效的干预,则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能显著降低。

  王陇德院士展示了一张“卒中风险评估卡”(见附图),上面列出血压、心房颤动、吸烟、胆固醇等8项风险因素,每项1分,分数≥3即是高危,应尽快到医院做脑卒中筛查,接受医疗干预。

  

  脑卒中的典型症状仅为头痛、呕吐,很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怎样明确判断?秦尚振推荐了一种“FAST”判断法:F即face(脸),要求患者笑一下,看看患者嘴歪不歪,脑卒中病人的脸部会出现不对称,病人也无法正常露出微笑;A即arm(胳膊),要求患者举起双手,看患者是否有肢体麻木无力现象;S即speech(言语),请病人重复说一句话,看是否言语表达困难或者口齿不清;T即Time(时间),明确记下发病时间,立即送医。

  还有一个小窍门,让疑似脑卒中者伸出舌头,如果舌头弯曲或偏向一边,那也是脑卒中的征兆。上述几个动作,如果患者有一个做不出,亲友就应立即拨打120或将其送入医院,发病3—6小时之内是最佳抢救时间。

  

  莫要走入脑卒中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中风发病突然,无法预防。在中风发病前往往会有许多先兆,比如中风发病前大多会有一次到多次的短暂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单眼或双眼看不清东西,面部或单侧肢体麻木、无力,说话不清楚,剧烈头痛等。一般发作仅持续几分钟便消失,极易被病人忽略。专家认为,一旦出现上述先兆,常预示着大中风的来临,须积极到医院求治,不可延误。

  误区二:青年人不必担心得中风。虽然脑血管病的主要患病人群是中老年人,临床资料显示三分之二以上的脑血管病首次发病者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这并不能说明年轻人就可高枕无忧。现在,脑血管病已经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患中风的危险因素除了高血压、酗酒、吸烟、夜生活过度、高脂肪饮食外,还有代谢异常、血液病、心脏疾病等因素。因此,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积极查找原发病并治疗,仍是青年人远离中风的关键。

  

  误区三:血压正常或偏低者不会得中风。人们都知道高血压容易得脑血管病,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危险因素。脑动脉硬化病人由于脑血管管腔变得狭窄,以及其他因素存在,即使血压正常或偏低也同样会得脑血管病。

  误区四:瘦人不会得中风。与胖人相比较,瘦人得中风的几率相对低一些,但绝对不可因此而放松警惕。因为瘦人也可以患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血脂紊乱等疾病,这些都是引起中风的危险因素。

  误区五: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吃吃停停。由于担心阿司匹林的毒副作用,有些病人不能坚持服用,这样做是错误的。高危病人服用阿司匹林来防治脑血管病应当是一个长期过程。这与阿司匹林的作用机理有关。只有每天坚持服用有效剂量的阿司匹林,才能抑制新生血小板的聚集功能,达到预防血栓的目的。近年来国外的研究显示,脑卒中的存活者如果中断使用阿司匹林,在1个月内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危险将会增加3倍以上,停药一周内更应当引起注意。

此文由 林心小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爱·健康 » 脑卒中成国人首要死因 最年轻病人仅7岁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