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资料图
《黄帝内经》指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也就是说,春季阳气生发,夏季阳气生长,秋季阳气收敛,冬季阳气闭藏,这是四季中自然界阳气变化的一般规律,人体的阳气变化也与之相应。白露已过,早晚的温差增大,且秋高气爽,本该精神勃发的人们却出现困乏。对此,中医专家的诠释是:“春困、秋乏”,这是自然规律,是人体生理机能随着自然气候变化而发生的一种生理现象,是季节变化的结果。
“秋乏”事出有因
随着秋风渐起,天气渐凉,懒洋洋的“秋乏”也相伴而生。很多人都会觉得中午不“迷瞪”一会儿,下午就没有精神做事情。缘何会出现秋乏?
专家说:“对人体而言,夏季是一个亢奋的季节。体温高,汗出多,皮肤粘湿,心脏高负荷运转,对脑及神经肌肉的供血较为丰富,所以,不易产生疲劳。进入秋季,人体较夏季的状况发生了变化,体温低,汗出少,全身代谢基本稳定,心脏负荷渐趋平稳,全身供血均衡分布,对于脑及神经肌肉的供血较夏秋相对减少,对于一些适应差的个体,易出现昏昏欲睡之感。另外,由于日照少,松果腺分泌的褐色激素增多,易导致人体出现疲劳感。即传统中医所说的‘秋乏’现象。”
专家解释说,如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浑身乏力等等,这种状况就是“秋乏”。
虽然说“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也是身体在秋季气象环境中得以恢复的保护性措施。李东涛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与适应,“秋乏”会自然而然地消除,但为了不至于因此而影响工作和生活,最好还是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缓解“秋乏”有道
中医名著《黄帝内经》指出,秋三月……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伸懒腰也可缓解秋乏”。李东涛给出缓解秋乏的建议:1.节食欲。秋季切忌暴饮暴食,同时也要少吃辛辣烧烤类食物。2.忌怒气。少发脾气可以有效地解秋乏。3.常梳发。经常梳理头发可以扩张皮下毛细血管,促进新陈代谢,保持头脑清醒,并且消除疲劳。4.多擦面。用双手或干毛巾揉搓面部,使面部红润。5.舌舔腭。用舌头舔牙齿上腭,可以起到提神、补气、养心的作用。6.齿数嗑。牙齿多活动,相互嗑一嗑,保持牙齿健康,有助于消除疲劳。7.呼浊气。应多走出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良好的呼吸系统机能。8.咽唾液。咽唾液可促消化、开胸理气、增加内脏、气管功能,延年益寿。9.目运转。经常走出户外,眺望远方,结合眼保健操揉搓眼睛,可以醒脑解乏。10.耳常弹。用手多揉搓耳朵,或多听听音乐激活听觉神经,有助于减轻疲劳。11.脊背暖。秋季早晚温差大,应及时地增减衣物,防止感冒,保护五脏六腑。12.胸宜护。保持体温,可以增强免疫力。13.腹自揉。用手掌按摩腹部,适当揉搓,可以助消化、消除淤积、益气强身。14.谷道拖。收缩、上提肛门,可以提神补气。15.肢节摇。甩甩手,踢踢腿,增强活力,消除疲劳。16.足心搓。每天洗脚按摩脚心,可以消浊通络、解除疲劳,起到吐故纳新的效果。17.便禁言。大小便时闭口握双手,可以益智补气。18.净体肤。秋天干燥应多用手揉搓身体,可以使人精神焕发、延年益寿,解乏消疲劳。此外,散步、做操等简单运动也有助于情绪平静解除“秋乏”。
吃掉“秋乏”
“秋乏”与体液偏酸有关,多吃碱性食物能中和肌肉疲倦时产生的酸性物质,有助于消除疲劳。吃得过少也容易“秋乏”。有的年轻人为了减肥经常节食,李东涛说,吃得少的人特别是不吃早餐的人很容易疲乏犯困,早餐吃得少,会使人精神不振、降低工作效率,时间长了,还会使人变得疲倦无力、头昏脑胀、情绪不稳定,甚至出现恶心、呕吐、晕倒等现象。
专家提醒说,秋季在饮食调整上应多吃些含维生素的碱性食物,如西红柿、茄子、马铃薯、葡萄和梨等,这些食物都能帮助人体克服疲倦。
缓解“秋乏”还应保持饮食清淡,合理营养。李东涛建议,秋季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类的食物,包括辣椒、生姜、花椒、葱、桂皮及酒等。从中医上讲,这些食品容易加重秋燥对人身体的危害。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和豆制品等。
“不吃油腻食物。”李东涛说,油腻食物会在体内产生易使人困倦的酸性物质,所以应少吃;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这样有利于提神醒脑。“这是因为果蔬中的维生素作为辅酶能协助肝脏把人体疲劳时积存的代谢物尽快排除掉,同时蔬菜和水果为碱性食物,其代谢物能中和肌肉疲劳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使人消除疲劳。”
专家提醒,可多饮水,多吃些谷物和粗纤维的食物,谷物含有较高的B族维生素,多吃可以补充夏季过量消耗的能量。粗纤维食物有通肠的功效,可以帮助毒素排出体外。含粗纤维较多的食物有芹菜、芦笋、苦瓜、红薯、玉米、小米、燕麦、黄豆、绿豆、红豆、苹果等;梨、藕、山药、百合、薏米等能健脾润肺,如果喜欢的话,熬梨汤、百合粥、红薯粥也是不错的选择。还要注意养肺、润肺。秋季,最好别只喝白开水,适当在水中加些蜂蜜,润肺、养肺的效果较好。
起居应相应调整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夜间0至4点,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中午12至13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
专家提醒说,秋季人的起居应相应调整,起居宜“早睡早起”,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个小时,特别是对“上班族”,可以防止上班犯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秋乏”。“秋季睡眠以晚上9至10点入睡,早晨5至6点起床为宜,中午时分应注意午休,有利于保养精气。”李东涛说,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靠睡眠缓解“秋乏”。古代中医养生家认为老年人宜“遇有睡意则就枕”。此外,在时下的季节中,睡觉时还要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以防脾胃受凉。白天只要室内温度不高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风涤荡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专家还建议,室内可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文竹等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含氧量。此外,对于经常待在室内的办公室一族,可利用办公间隙到室外散散步,接受大自然阳光的沐浴,呼吸新鲜空气,或增加办公室内灯光照射的强度,提高人体兴奋性。这样就能有效驱离“秋乏”,提高工作效率。
此文由 林心小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爱·健康 » 为什么会出现“秋乏”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