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小筑

清明为暮春初夏之交 饮食宜少酸避“发物”

 

图片来源:资料图

  清明处于暮春和初夏之交,人们在外出祭祖踏青的同时,也要注意养生保健。

  清明踏青 防湿寒侵邪

  《历书》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一到,气温明显转暖,雨量增多,空气湿度增大,百花齐放,春意盎然,春游踏青正当时,人们的户外活动进一步增多。

  然而中医认为,“风为阳邪,其性开泄”, 春风容易导致风寒入侵,加上清明多雨,湿气较之前会有所加重。在“风”和“湿” 共同作用下,容易引发感冒、风湿、肩周炎等病痛。因此,清明节气要尤其注意防止湿寒侵邪。

  建议外出踏青赏春的市民,穿衣仍然以轻便保暖为主,可准备一件可随时穿脱的轻薄外套,及时增减衣物。容易出汗的市民最好随身携带一条小手帕或毛巾用来擦汗,以免“风邪入体”。

  饮食忌酸宜温避“发物”

  在饮食上,清明节气期间的饮食原则除了以清补为主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进食原则。

  忌酸。因为人体内的肝气会随着春天而日盛,肝气在暮春之际的清明期间可以达到顶峰。此时如果肝气过于旺盛反而容易损伤脾胃。而肝在五味中对应的是“酸”,此时如果再多吃酸性食物,就会不利于脾胃功能,影响消化吸收。因此,市民应少吃羊肉、狗肉、鹌鹑、炒花生、炒瓜子、海鱼、虾、螃蟹等酸性食物。

  宜温。由于清明雨多湿气较重,因此在饮食上还要注意选择一些温胃祛湿的食物,如白菜、萝卜、芋头等。

  避“发物”。中医所说的“发物”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发物致病的特点一般有发热、发疮、上火、动风、生痰、胀气、便秘、腹泻以及诱发痼疾等。而此时是哮喘等慢性疾病易复发的时节,因此,有慢性疾病的市民在此时要注意避免进食“发物”,如蛋白质含量高的海产品、咸菜、笋类、羊肉、公鸡等。

  祭祖扫墓避免劳心伤神

  在中国,“清明”更多地承载着人们祭祀先烈,缅怀先人的民俗意义。许多外出打工的人在清明节前后都会特地赶回老家扫墓祭祖。

  但是清明假期短,长途跋涉,奔波疲劳,休息不好,不但会降低身体的免疫力,影响假期后的正常工作,而且扫墓时还容易让人触景生情,累积悲伤、抑郁等负面情绪,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因此,市民在扫墓时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长期劳累伤神。尤其要注意照顾到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家属的情绪,及时开导,避免因过于哀伤或激动而诱发疾病。

此文由 林心小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爱·健康 » 清明为暮春初夏之交 饮食宜少酸避“发物”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