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资料图
中医养生,往往与节气有着莫大的关系。现在正处于孟春时节,根据祖国传统医学理论,孟春时节是万物生发的季节,气候变化以风为特点。此时天气由寒转温,草木生发萌芽,万物复苏,人类的新陈代谢也开始变得活跃起来。人体内以肝、胆经脉的经气最为旺盛和活跃。在此提醒各位,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疾病的预防,应该趁孟春时节提前有针对性地养护五脏,为健康未雨绸缪。
暖湿天气宜养生
立春节气的到来,意寓了冬季已进入尾声,即将春回大地,天气转暖,冰雪融化,万物复苏。此时的季节特点是:转暖气候使得大地水分蒸发快,气候变得异常干燥,人体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咽喉疼痛、流鼻血、眼发涩、皮肤干燥和发痒等症状,加之干燥的气候会大大削弱人们肺脏的防御功能,从而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如流感、肺炎、哮喘等。
孟春时节,还要注意“倒春寒”,虽然立春后阳气逐渐上升,但积聚了一季的阴寒之气仍占据主要地位,初升的阳气尚不足与其抗衡,冷暖气候博弈交替,天气依然寒凉,故不要过早地脱去冬天的棉衣,应多捂一段时间,待阳气逐渐壮大,天气衡稳变暖时,再脱去棉衣感受和煦的春晖。
养肝健脾很重要
中医认为春季是肝胆阳气升发之季,肝胆气升发不足,或是肝胆气升发太过都会引起气机失调。因肝胆互为表里,肝气要借助胆经才能舒达外泄,如肝胆经络不通,气血不畅,肝胆升发不足,就会出现一些肝胆郁滞(郁热)的症状:如口干口苦、头目晕眩、烦躁易怒、头痛、痛经、胁肋胀痛等;而肝精血不足,肝胆气升发太过,甚至阳气上扰,则会出现肝阳上亢的表现:血压增高波动明显、眩晕加重、腰酸、下肢无力、头重脚轻、肢体震颤等,这也是春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之一。故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当养肝疏肝,和调气血。
五行中,肝属木,木易克土,而土应脏腑,则为脾胃,故肝胆气滞,或是肝胆火旺就可能克伐脾胃,造成消化系统病变的发生,如慢性胆囊炎急发、胆石症、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等。这也是春季各种肝、胆、胰腺、胃肠疾病易于复发的原因。故防止春季消化系统疾病的复发,当舒达肝胆,和调脾胃。
肝主情志,肝体阴而用阳,肝血不足或是肝郁化火,都可以导致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发作,如偏头痛、睡眠障碍、癫痫、抑郁症、狂躁症、精神疾病等,故情绪波动较大,常有心情抑郁、易于惊惕、心情烦躁、易于激动发脾气的人,就要在春季养肝血,舒达肝气,以防止此类疾病的出现。
自古素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之说,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更有古籍记载,“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春季正是健脾养胃的重要时节,如肝胆之气横逆,克伐脾胃,脾胃受损,则养生也就无从谈起。
结合体质来养生
春季养生,主要是养肝健脾为主,但要如何去养,就要结合本人的体质情况进行。如肝血不足的人群,精血虚者,阴不敛阳,阳气升发太过,升阳之时可更伤阴血,故容易出现入睡困难、夜寐多梦、心烦易怒、头痛头晕的情况,此时当以养肝血柔肝为主。据《素问.藏气法时论》记载:“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所以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要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肝木生发太过,当食酸甘之味,如枸杞、甘草、山药、桑葚、百合、酸枣仁、黑豆、天麻等。可以做些西芹百合、荸荠甘蔗石榴汁、银耳红枣莲子羹等养肝柔肝之物。如阴血虚甚肝阳上亢者,当用平肝潜阳之物,如鳖甲、龟、牡蛎等,以起到敛阴潜降的作用。
如肝气郁滞,肝气不得升发,情志抑郁者,当食辛散行气之品,如郁金、佛手、玫瑰花、茉莉花、陈皮、青皮、紫苏梗、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香椿等以舒达肝胆之气;肝火盛者当多食清泄肝火之品,如菊花、槐花、薄荷、蛇胆等;肝胆气逆已克伐脾胃,造成脾胃亏虚者,当补甘味以养脾土,可多食甘草、茯苓、薏米、陈皮、山药、芡实、党参、白术等健脾之物。
除了饮食,情志养生也很重要。春季阳气升发,肝气郁滞之人就要多听畅快豁达的音乐,以顺应肝气;而肝火亢盛的人,就要听一些沉静肃降、宁心安神的音乐,静心养气,使心气平和,肝火得消,使肝气不横逆。即令太过者收敛,使不及者舒达,从而脾胃得养,让脾胃运化功能正常,达到健脾的目的;只有情志相适,加上饮食的调养,疏肝健脾的功效才会显著。
此文由 林心小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爱·健康 » 孟春时节养肝健脾很重要 升阳气防“倒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