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资料图
“病痛病痛”,不少人,尤其是老年人,都会认为得了病,承受疼痛是很正常的。但是如今医学界提出:“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阮祥才表示,强忍疼痛不应该,也不需要——急性疼痛常伴有代谢、内分泌甚至免疫改变,而慢性疼痛进一步地伴有心理和社会功能影响;如果疾病引起的疼痛在急性期没有得到恰当处理,拖上两个月左右就有可能因神经损伤而变成神经病理性疼痛,缓解率仅50%,治疗难度大许多。
因此,在遇到“病痛”时,除了治疗疾病,也应尽早对疼痛进行处理,目前有很多药物既能有效治疗疼痛,对神经恢复也有效果。
1/3~1/2的老年人有慢性疼痛
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疼痛被列为人的“第五大生命体征”,而慢性疼痛被认为是一种疾病。但因为疼痛是主观体验,所以需要使用分数评估:0分是无痛,10分是可以想象到的最剧烈的疼痛。根据欧洲大规模流行病学数据,疼痛史超过6个月、过去一周内疼痛发作两次以上且强度超过5分的成年人占19%,46%呈持续疼痛,56%有间歇性疼痛,49%疼痛超过两年,21%确诊为因痛抑郁,61%工作能力降低,13%因痛调整岗位,19%因痛失业。
“而在老年人中慢性疼痛的比例更高,达1/3至1/2。而且不少老人都认为,疼痛就是病症的一部分,不需要专门处理。”阮祥才说。
神经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
“我们这些老人,年轻时吃苦吃惯了,这点痛忍得了。”不少老人都会这样说。一名50多岁的阿姨告诉医生,自己腰疼已十多年,五六年前大腿也不时无端出现火烧、麻木的感觉,“站得久就会突然一阵疼,还会像发烧一样烫,过几分钟又好了”,自己一直只是开些止痛药来吃。阮祥才告诉她,根据她的症状来看,她应该是得了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慢性疼痛的特例,指神经损伤或损伤后功能紊乱引起的疼痛,每个人出现疼痛的性质不全相同,以灼烧或火烧样疼痛、电击样痛、针刺样痛、撕裂样痛较多见;患者在没有任何外伤、损伤性刺激的情况下,局部都可能出现自发性、突发性疼痛,而且可能因轻微的触碰而导致疼痛加剧,例如皮肤接触衣服或床单等。
慢性疼痛不仅仅是患者漫长的痛苦体验,还可损害患者的躯体及社会功能,“疼痛不致命,但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常有睡眠障碍、情绪低落、抑郁,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甚至有的患者因无法忍受疼痛而产生轻生的念头。慢性疼痛抑郁症的发生率超过60%,所以忍痛是不应该的。”
急性期疼痛强忍易成神经痛
阮祥才介绍,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难度很高,缓解率只有不到50%,更毋论治愈率,而且发病率可以高达5%,欧洲有研究显示发病率更是达7%。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因可能是周围神经或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神经系统受损的病因有很多,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卒中后疼痛、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痛、恶性肿瘤、三叉神经痛等,多数是由疾病引起。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疼痛急性期强忍,长期疼痛刺激可以促使神经系统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病理性重构,使疼痛疾病的进展愈加难以控制。“疼痛在急性期,多数是炎症引起的疼痛,而一旦拖上两个月左右的时间,神经结构、功能有可能会发生变异,疼痛就可能被拖成神经性的,治疗难度大很多。”
因此他建议,对于疼痛应尽早处理,不应该也不需要忍痛。在身体出现病痛时,需要首先找到引起疼痛的病因,在相应专科接受针对病因的治疗;同时在疼痛科针对疼痛进行处理,方法以神经介入为主,目前有很多药物既能有效治疗疼痛,对神经恢复也有效果。
70岁后“生蛇” 3/4留下神经痛
目前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治疗的老年患者中,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在增加。据了解,大多数带状疱疹(俗称“生蛇”)患者在儿童时期第一次感染水痘病毒后,病毒就潜伏在背根神经节里,呈休眠状态,等到人体免疫力下降,比如年龄增长、感冒、劳累或肿瘤时,病毒会趁机再次活跃,沿神经侵犯皮肤,在水痘产生之前引起疼痛。多达90%的患者存在疼痛,急性期疼痛常常为中到重度,急性期后持续疼痛超过3个月,则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急性期疼痛情况可影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病率,一般来说,急性期的疼痛越剧烈,水泡越多、皮损范围越广,持续时间越长,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可能性就越大。8%~27%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对于老年人来说,带状疱疹更加“残酷”: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25%~50%大于50岁的病人会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而大于70岁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比例高达75%。传统镇痛药、阿片类药物对病情较轻的年轻患者急性期疼痛有效,但对严重的老年患者疗效欠佳。专家介绍,一旦合并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应该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采取综合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非药物治疗方法有神经阻滞、激光和心理疗法。
此文由 林心小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爱·健康 » 疼痛为人体“第五大生命体征”慢性疼痛也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