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资料图
古人云:“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炎炎夏日,人体消耗大更易觉困乏,不少工作繁忙、经常缺觉的都市人喜欢在周末“睡餐饱”,经常一睡便一个“对时”(12小时),但醒来却无精打采,甚至越发困乏、胃口也不好。对此,专家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提醒:久卧伤气、伤脾,不值得提倡。
眼下进入盛夏,昼长夜短,气温高烦热感增,建议顺应自然界变化,调节起居作息时间,适当晚睡早起,睡好子午觉比睡对时(久睡)对体力和精神的恢复更事半功倍。所谓的“子午觉”,是指分别在子时和午时入睡,子时为23时至凌晨1时,午时指11时至13时,讲究“子时大睡,午时小憩”,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科主任杨小红教授
苦恼
炎夏晚睡早起,睡眠问题扰人
大暑天又闷又热,受睡眠问题困扰人群有“壮大”的趋势。从临床观察来看,睡眠不好的除了老年人外,另一类人是朝九晚五、工作压力大的上班族,他们各有各的苦恼:
老年人睡不着: 跟冬天和春天相比,很多老年人大暑天睡觉的时间明显缩短——晚上太早上床睡不着,而天一亮很快就醒了,想睡也睡不着,典型的晚睡早起。不少老人本身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病,担心睡眠不足会影响病情控制。有些老人怕睡得太少,早上5时多起来溜达后又回去睡“回笼觉”,希望能补回来,但却越睡越昏沉。
上班族不够睡:天气太热,很多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头天晚上睡得晚,第二天早上眼睛睁不开却得挣扎着爬起床。一到周末,不少平日缺觉的上班族选择宅在屋里“睡餐饱”,经常一睡便是一个“对时”(12小时),从头天凌晨2时睡到第二天下午2时,但醒来后却无精打采,甚至越发困乏没胃口。
解读
顺应天时调作息,夏季宜晚睡早起
古人云:“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特别是入夏后人体消耗大,更易觉困乏,除了吃喝调补,睡眠调节是养生的另一大重点。
“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而且又潮湿、闷热的阶段,很多人的睡眠确实受到影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科主任杨小红教授分析称,夏天的特点是昼长夜短,外界气温高、湿热重,自然界阳气充足,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相对较兴奋,不容易入眠。按照中医“天人合一”的养生观念,起居作息要“法于阴阳,调于四时”,跟上时序变化的步伐。《黄帝内经》强调“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也就是说,适当地晚睡早起,晚上暑热消散后再安睡,早上天亮时便可起床活动。
“所以,较其他季节相对晚睡早起,只要把握好度,问题并不大。”杨小红称,夏季人体内的阳气也处于一年四季中相对旺盛的阶段,精力会相对充沛一点。但这个度该如何把握?她建议老年人晚睡或早起的时间最好控制在半个小时左右,不要超过一个小时;而身体健旺的年轻人熬夜和睡懒觉也要有节制,偶尔为之关系不大,莫将之当作常态;如果因上夜班需要日夜颠倒,也要尽量形成相对规律的作息时间,莫经常打乱生物钟,以免使抵抗力下降。另外,不少人一睡就是10多个小时,起床反而没精神没胃口,从中医的角度,“久卧伤气、伤脾”;而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则跟睡眠中大脑皮层受抑制时间过长、身体多脏器功能的代谢放缓有关。
支招
睡好“子午觉”解“夏乏”
“老年人睡不着,上班族不够睡,确实各有各的苦恼。”杨小红称,他们的苦恼看似不同,但却可尝试用同一种方法来缓解——睡好“子午觉”。她介绍说,所谓的“子午觉”,是指分别在子时和午时入睡,子时为23时至凌晨1时,午时指11时至13时。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强调:“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子时正是阳气较弱阴气最盛之际,与之相反,午时则是阳气最盛阴气较弱之时,在这两个时辰入睡可助养阴、养阳,使人体趋向中医所看重的“阴阳调和”的健康状态。
“当然,睡‘子午觉’除了要相对契合时间点,还讲究‘子时大睡,午时小憩’。”杨小红解释说,子时夜深,人体新陈代谢放缓,多脏器活跃性下降,若能进入深层睡眠,对体力和精神的恢复更事半功倍。但夏天烦热,不少人晚上辗转难眠,第二天又要早起,更加疲乏;所以,睡好午觉及时为身体“充电”解乏,比在其他季节显得更为重要。
小贴士
午时小憩有讲究
1.尽量躺着睡:有条件的找个舒服的地方躺下,尽量不要坐着或趴着打盹,以免影响头颈部的供血。
2.别超过1小时:午睡并非时间越长越好,建议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短则挤出十几分钟打个盹,也有助于调摄心神,长别超过1个小时。
3.别对着风口睡:夏天中午正是最热的时候,但切莫在有穿堂风的地方或是正对着风扇、空调处午睡,以免受凉。
此文由 林心小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爱·健康 » 睡好“子午觉”胜过睡整宿 午觉别超过1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