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小筑

DIY馒头胶囊不靠谱 乱吃影响药效甚至中毒

 

  近日,工业明胶制胶囊壳曝光,13种问题胶囊药品停售停用,引发的是广大市民对整个胶囊行业的不信任。不少人为避免误服“毒胶囊”,纷纷选择将胶囊拧开,直接吞药。

  网友们纷纷献计,如何取代胶囊壳。有网友提出“用馒头皮代替胶囊壳”的方法被纷纷效仿,在网上疯传。他说:“为了抵抗胶囊,我夜以继日,废馒头忘食,终于发明了‘馒头皮式胶囊药吃法’:1.买一馒头(包子发糕也可以,要热软),2.捏成凹片,3.拧开胶囊倒药进去捏口成团(为保证能吞进去,最好分为两颗)。结束,可以吃了。”此外,他还用馒头皮做了一个示范图。微博瞬间引爆网络笑点,大家都欢乐地转发,并表示此举“真牛”。

  用馒头皮包裹药粉服用是否可行?专家表示,这不能一概而论。有些药物可以用这种方法,但有些药物服用不当还会引起中毒。

  按道理来说,馒头的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一般与药物没有冲突,裹着馒头皮服下去,多喝水即可。比如保健胶囊,如西洋参胶囊、铁皮石斛胶囊,可以剥开食用。

  

  两种药物不能如此操作。

  一类是缓控性药物,例如康泰克,它被服用后,并不是一下发挥药效,而是慢慢进行的。还有一类是肠溶性药物,比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红霉素肠溶胶囊等,是通过肠道吸收的。这两种类型的药物如果去掉胶囊壳服用,轻则起不到药效,重则引起中毒。

  专家建议:首先,应该规范吃药。其次,目前有风险的情况下,民众应实时关注国家关于胶囊的通报,避免误食。

  目前被发现的问题胶囊还不算多,可能还有一些没有检测出来。很多企业出于成本考虑,选择不合格的胶囊壳进行分装。也不乏不明真相的制药厂,为了省事,没有进行严格检测。但因为这样就否定胶囊是不正确的,胶囊的作用不容小觑。药粉使用胶囊包裹,有以下几种作用:

  

  一是解决良药苦口问题。

  二是对食道、胃黏膜起保护作用,有些药粉可能引起灼伤。

  三是避免药物还没到达肠道就被胃酸破坏。

  四避免药物在口腔分解,减少了药效。

  五是防止呛入气管。

  大多数药物原料直接口服并不能被胃肠道吸收,但做成胶囊后就可以增加其稳定性、保证剂量准确,服用起来还很方便。还有些特殊药物,胶囊可以达到定时、定点释放出药物的效果。

  胶囊便于储存,有些药物如果没有了包裹,暴露在空气中有可能与水分子发生反应,或者见光会发生光解。此外,胶囊把药物的苦味、臭味包住了,减轻病人对药物的潜意识排斥,不同的胶囊颜色也便于识别。

  

  一般情况下,胶囊是不能剥开吃的。药物在被研究开发时,就考虑到了胶囊在胃肠道吸收情况,剂量和给药间隔都是固定的。如果剥开来吃,就可能影响吸收速度和吸收量。还有些药物胶囊不仅仅起“包装”作用,比如阿司匹林对胃有刺激,装进特殊胶囊里就可以不溶解于胃,直到肠道才开始释放。

  当然,如果病人只需要吃半颗药的剂量,又没有合适规格选择时,遵照医生的意见才可以打开胶囊服用半粒。

  食物“胶囊”并不科学  

  不少网友发挥DIY精神,用馒头、汤圆、水果做胶囊。专家认为,药品与馒头面包、水果蔬菜一起服用,显然不可取。这些食物中可能含有油脂,会与药物成分起反应,同时水分也会对药物造成水解,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药效,不建议自行尝试制作“胶囊”。

此文由 林心小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会·生活 » DIY馒头胶囊不靠谱 乱吃影响药效甚至中毒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