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小筑

人类真的能造出戴森球吗?科学家的回应很直接,已经转为制造它了

1960年,美国科学家弗里曼?戴森提出一种设想——在恒星表面建立巨大的球形装置,以此来吸收恒星释放的能量。这个模型的直径大概有两亿千米,能够将太阳完全包裹,从而将能量源源不断地送到地球。

该观点一经提出就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此前只有科幻作品中才有类似的情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也有很多科学家表示,戴森球基本上不可能实现。

实际上,戴森球的建造对人类当前的科技发展水平而言的确有些强人所难,我们的探测器仍然无法接近高温的恒星,更遑论在它们的表面建造某些装置。戴森球需要十分精密的仪器以及大量的原料,仅仅凭借人类目前的能力,只能够做出相关模型,加上很多技术难题都没有得到解决,科学家们还需要突破很多难题。

与此同时,有观点认为,戴森球的建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完全可以在发展科技的过程中一步一步进行,这也为戴森的设想提供了实现的可能。

也就是说,吸收恒星的能量未必需要建造完整的戴森球,其他形状的装置或许也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比如说戴森云、戴森环等模型,都是建立在戴森设想的基础上。

研究人员表示,戴森云相对容易实现,它是由密集环绕太阳运行的独立装置组成的,和量子力学中的“电子云”有异曲同工之妙。人们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来调整相应的独立装置,这样人类就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逐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能量收集装置。

但戴森云所需要的独立装置数量较多,它们的轨道需要更加精密的运算和安排。戴森环在这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由独立结构共享轨道,给恒星增加一道“光环”,就能够在平稳运行的同时,收集恒星的能量,减少建造时的困难。

戴森的构想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在我们对太阳系的探索缓慢深入的同时,他已经将目光放到了整个太阳系。宇宙中的恒星不计其数,如果未来能够成功建造戴森球固然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还需要克服许多的难题。

也许二十年,也许一个世纪,也许是永远,戴森球作为一个伟大的设想,将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无论实现与否我们都将全力以赴。

此文由 林心小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潮·科技 » 人类真的能造出戴森球吗?科学家的回应很直接,已经转为制造它了

()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