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小筑

盘点人类“脑袋”里的7个奇妙有趣的现象!

就人的一身而言,脑子当是蕴藏秘密最多的地方,堪称问号的“富矿”,因而也就成为了科学家们竞相探求的热点,苦苦寻觅着诸多问号后面的答案。

快感来自哪里?

当你做了一件你认为很有意义的事,或者听了一支你很感兴趣的曲子,心里就有一股热流向全身流淌,这种感受称为快感。可你知道这种美好的感受起源于何处吗?

早先,科学家认为来自于大脑的“奖赏中心”。动物实验显示,对这个部位采用温和的电击,就能使老鼠进入一种痴迷状态。后来又发现,在这一区域传递信息的化学递质名叫多巴胺,故又将“奖赏中心”叫做多巴胺系统,其生理作用是“奖励”动物或人类做有关于生存的事,比如一日三餐、发生性行为以繁衍种族等。

最近却发现了新情况,美国科学家肯特的实验显示:刺激“奖赏中心”带给人和老鼠的只是一种“想要”的欲望,而不是“欢喜”的快感,多巴胺系统是负责动机和寻觅的,它使人产生一种基本的欲望或者冲动,本身并不产生快感;另外,传递快感的关键物质也不是多巴胺,而是一种被称为阿片类的化合物(如吗啡和海洛因)。因此,新的研究把快感中心定位于大脑深部靠近多巴胺系统的一个很小区域,以及眼睛后面的前额脑区底部。换言之,人的快感是从大脑的这两个特别区域发源的。

快感对于我们有多重要呢?告诉你吧,诸如吃、喝、保持安全、结交配偶以及情绪的消长等,几乎都是快感在做主。因此,快感远不止是作为一种强烈的、纯粹的人们追逐的目标,实际上影响到所有基本的大脑加工过程。

研究人员相信,对人类影响如此之大的快感,可能是一种早在人类之前就已进化出来的生物学结果。因此,快感不是人类的“专利”,动物同样拥有,就是苍蝇和其他软体动物也都有快感。

灵感来自何处?

俗语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按照这句俗语的说法,似乎“眉头”能产生智慧。根据科学家的最新研究结果,人类灵感发生的最初起源地就在大脑额叶的内侧面,一个靠近脑门的地方——还真的与“眉头”有关呢!

专家发现,启动灵感的部位叫“扣带前回”,位于一个叫做“布罗德曼24区”的区域,正是这块“风水宝地”成全了它,使它成为了“灵感”发生的起源地。原来,“布罗德曼24区”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人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密切相关,又称为“认知与情绪的交互作用的界面”。当存在认知或者情感冲突的时候,“扣带前回”的活动就特别强烈。比如,人在情急之时,需要有效地打破原有的不正确思维定势,这一过程包含了认知冲突或者情感冲突的顺利解决,一旦你获得“顿悟”,意味着就在这一瞬间摆脱了不正确的思维方式,正确的思维方式凸现了,从而爆发出灵感的火花,明智的决策就产生了。

进一步研究发现,“扣带前回”的特殊位置只是一个方面,它之所以能成为“灵感起源地”,还得益于一种大型的梭状细胞,这种大型的梭状细胞与大脑皮质的各个部分具有广泛的联系,可起到调节和改变大脑活动状态的作用。

总之,“扣带前回”的发现,为进一步探索“灵感”的生成机理奠定了基础,并为“如何提高人的创造能力”找到更有效的办法。

为什么会害羞?

在陌生人面前,一些人活跃大方,热情开朗,而另一些人则不好意思,出现羞涩的表情,严重者甚至退缩或躲避。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美国专家卡尔·施瓦茨的研究表明,与脑中一处称为脑扁桃体的组织有关,脑扁桃体被称为人脑的情绪“发动机”,在人对那些需要特别警觉的事件做出反应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每个人的脑扁桃体功能不一样,存在着高与低的差别,这种差别在人成长过程中一直存在,从而“塑造”出了含羞与不害羞的两种人。研究资料证明,那些小时候就比较害羞的人,其脑扁桃体的活动比从小就开朗、大方者明显活跃。

人们一直以为,害羞只是一种心理上的偏差,可以通过心理治疗予以矫正。现在看来,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还必须从生理上着手治疗,比如设法调整脑扁桃体的功能,使之趋于平衡,方能从根本上解决害羞的问题。

爱情的秘密

有过恋爱史的人都品尝过爱情这杯神奇美酒的滋味,那是一种何等令人如痴如醉、神魂颠倒的体验——含情的对视、轻轻的触碰,甚至一丝气味都会激发起内心深处的波澜,撞击出情感的火花,身体的反应配合默契,肌肤充血、手掌湿润、呼吸急促,全身心处于高度亢奋状态之中……

如此美好的情感源于何处呢?科学家的回答是大脑中某些特定的区域。英国伦敦大学研究人员安德雷斯博士对17名男女志愿人员施行了脑部扫描,观察到受试者在观看“真心恋人”照片时,其脑部有两处区域会发生明显活动,而在观看一般异性朋友照片时却没有这种活动,从而认定这两处区域(一处叫脑岛,位于大脑中部,与人体的内脏感觉有关;另一处叫扣带束,位于大脑前部,与兴奋等感觉相连)可能是恋爱情感的源头,谓之爱情区。

美国医疗心理学家乔恩·马奈则持不同意见,认为爱河的源头位于大脑深部的丘脑之中。他这样来描述热恋男女的生理流程:在柔和的烛光里,男性看着女性,丘脑下部的神经活动突然受到激发,神奇的爱情物质随血液循环而弥漫全身,从而引起飘飘欲仙的感觉;女性也一样,大脑细胞发生同样的电化学活动过程,于是两颗心激发出炽热的爱情并爆出火花。由此可见,丘比特神箭射中的并非文学家所说的心脏,而是大脑中的特定区域。

耳根何以发热?

国人有个传统的说法,在老年人中比较流行,那就是当自己的耳根部位出现发热的感觉时,嘴里总要冒出一句感叹:咳,又是谁在说我呢?

当日历翻到今天,对此说法终于有了比较确切的答案与解释。澳大利亚科学家的研究表明,耳根发热跟别人是否说你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你的大脑太忙,脑电波把你的耳朵“烧”热罢了。

一位叫做尼古拉斯·切伯恩的学者,发明了一种高科技“帽子”,专门用来跟踪耳朵温度测量大脑的活动,终于弄清了其中的奥秘,原来某只耳朵发热,是因为这一侧大脑的血液流量增加而引起的。解释是:如果一侧大脑更加活跃,它就会需要更多的血液,这些血液会流经当侧的颈动脉,流入大脑和内耳,导致该侧的耳朵温度升高,于是你就有了耳根发热的感觉了。

怎么能坚强?

生活中不难发现这样的人,身处逆境而不气馁,敢于抗拒外来压力,认定一个目标坚定不移地走到底。另一些人呢,前怕狼后怕虎,一遇挫折就打退堂鼓。通常人们将此种差别归咎于意志与毅力的不同,其实真正原因还是在大脑中——位于头脑额部的脑组织(医学称为脑内侧额叶)的皮质厚薄起了重要作用。

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抗压能力强的人脑内侧额叶皮质较厚,抗压能力弱的人这部分脑组织较薄,表明人脑中额叶皮质的神经活动情况,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意志与毅力。前一类人之所以意志坚强,得益于脑内侧额叶皮质层内神经细胞体积较大、数量较多,以及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更复杂,能有效地阻止条件反射性恐惧反应习惯的形成。换言之,较厚的脑内侧额叶皮质可发挥抵御外来压力的“头盔”作用,保护人不受到过重的压力负荷。而大脑这一特殊区域较薄者,难以发挥“头盔”作用,因而在压力下产生恐惧情绪而导致退缩或逃避行为。

这项奥秘的被揭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比如,能帮助医生预见哪些人容易受到因压力引起的功能紊乱,从而更好地治疗。另外,可以帮助人们选择更适合自身的职业,例如脑内侧额叶皮质较薄的人不要从事警察、消防、炒股等高风险职业。

如何享受惊险?

蹦极、坐过山车、看惊险电影……这些都是让人很恐惧的事情。可人们的心理就是这样奇怪,又害怕可又要去尝试,而且乐此不疲。奥妙何在?

德国一位叫做马丁·凯克的精神病学专家解开了个中之谜,还是与大脑额叶有关。原来,惊险、恐怖等具有威胁性的信号,能激活大脑额叶系统中的紧张激素系统,使你产生恐惧感,而恐惧感可使你注意力集中、心跳与呼吸加快、血压升高、胃肠停止消化活动、头发竖起——这是远古人类留给我们的遗产(远古时代的人类竖起毛发,在外敌面前就显得强大而不可侵犯)。同时,大脑开始分析、评估面临的危险及其程度,并与以前的经验进行比较,然后将结果传递给大脑额叶系统,从而克服恐惧感。在这个过程中,脑子里有更多的兴奋物质多巴胺释放出来,使你产生愉快的感觉。克服一次危险,就产生一次激烈的快感,这种快感诱惑你再次走进恐惧的体验之中,时下有句时髦语“玩的就是心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此文由 林心小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潮·科技 » 盘点人类“脑袋”里的7个奇妙有趣的现象!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