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小筑

在未来可能会给人类带来“困惑”的八大灾难!

英国宇宙学家马丁·里在他出版的《最后的世纪》一书中预言,未来的20年,人类可能将面临八大灾难。尽管他所说的内容未必可信,但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有些预言则具有一定的可能性,比如地震、全球变暖、火山喷发以及小行星撞击等等。对此,我们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万万不可等闲视之。

地震灾害破坏巨大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在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产生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极其频繁,全球每年发生大大小小的地震约550万次之多。其中会有极少数高能量的地震,对人类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

地震可以使地面出现断层和地震裂缝,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地震发生的当时,不仅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而且可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甚至引发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此外,由于地震所造成的社会秩序混乱、生产停滞、家庭破坏、生活困苦和人们心理的损害,往往会造成比地震直接损失更大的灾难。发生在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东部大地震仿佛就像是一场末日预演,导致大规模的社会秩序混乱和经济活动停止,东北部分城市更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同时,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事故至今仍然威胁着福岛县近海海洋环境,成为人们心中永远无法言说的痛。

专家预测,在2050年左右,全球将有可能进入新一轮地震高发期。地震学家戈登·迈克·斯凯恩教授认为,地层断裂、熔岩和火山喷发将会严重地改变地表地貌,进而影响地球磁场和全球气候。届时,大部分冰川将会消失,而炎热的气候将会导致人类死亡率的急剧上升,其中,老年人受到的伤害会更为严重。

当然,地震和刮风下雨一样都是自然现象,在它来临之前总会有前兆。特别是强烈地震,在孕育过程中会引起地下和地上各种物理及化学变化,给人们提供信息。只要人们认真观测并掌握地震前兆的规律,完全有可能做出地震预报,提前有所防备。

太阳风暴造成灾难

太阳中炽热的氢,在短暂爆炸时会形成质子云。1958年,天文学家将这种不断向外喷涌的质子云命名为“太阳风暴”。面对较大的太阳风暴,人类则变得非常渺小和脆弱,这在任何历史时期都能得到验证。

太阳风暴朝向地球释放的大量放射线和带电粒子,将损坏人造卫星,影响航班和手机网络系统等。专家称,如果太阳风暴非常强大,甚至能够严重影响股市和全球经济,切断电力供给数周或者数月时间。1989年的一次太阳风暴横扫了加拿大魁北克省和美国新泽西州的供电系统,造成10亿美元以上的损失。1998年5月,太阳一次小小的“喷嚏”使美国价值连城的银河4号通信卫星彻底退休,造成北美地区80%的寻呼机无法使用。

根据预测,太阳活动最近的高峰期可能会出现在2012年8月。由于太阳现已进入最活跃的11~12年的活动周期,太阳带电粒子流将以每秒约933千米的速度向地球飞驰,来自太阳的干扰和影响将变得更加强烈。在此之后,太阳还有可能出现更为猛烈的爆发现象。

火山爆发带来危害

火山活动,是地球内部高温高压岩浆沿着地壳裂缝向外喷发的自然现象。

据资料显示,全球陆地上约有500多座活火山,深藏海底的火山则是数以万计。地球每年都有不同规模和强度的火山喷发,并给人类带来十分严重的危害。在近400年的时间里,火山喷发已经夺去了大约27万人的生命。据统计,1971-1995年间,全球因火山喷发造成年平均死亡人数为1000人,并使15000人无家可归。1991年6月9日,菲律宾的皮纳图博火山经过600多年的沉寂再度爆发,喷发的火山碎屑流填满了附近的深谷,最厚处达200米。此次火山喷发共造成约800人死亡、10万人无家可归、7000多公顷森林毁于一旦。火山灰殃及方圆4000平方千米的地区,使30万公顷农田绝收。

火山喷发的危害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实际上,在火山喷发时,这两类灾害常常同时存在。火山喷发时,会从火山口向四周喷射出大量的岩块、岩浆、碎屑和火山灰等炽热、高速的固体物质,可以烧毁和掩埋火山附近的城镇和生物,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火山喷出的碳、氢、氮、氟、硫等氧化物和放射性物质,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火山喷发引起的间接灾害包括地震、海啸、洪水、泥石流、山崩、雪崩及气候异变。

当然,火山爆发会有前兆。比如地表变形,从喷气孔、泉眼等散发出奇怪的气体和气味;水位、水温等会产生异常;生物也会有异样反应,包括植物褪色、枯死,小动物的行为怪异和死亡等。一旦发现火山爆发的前兆后,应该尽快采取应对措施,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发生。

海洋垃圾全球成灾

美国一所海洋保护机构在全球74个国家展开了一次为期一日的海滩垃圾清理活动,在长约2.9万千米的海岸线和水道中清理出约3700吨垃圾,在回收的620万件垃圾中,烟头就有160万个。

海水的污染物中有4/5来自海岸,垃圾正在严重破坏海洋环境。眼下,内陆的污染物会通过江河径流、大气扩散和雨雪沉降而进入海洋。可以说,海洋正成为陆上一切污染物的“垃圾场”。在沿海地区,有不少石油化工、冶金、制药厂,它们所排出的污水中往往含有较多的汞、镉、铜、铅等有毒重金属。一些沿海的火电厂还以燃煤为主,大量排出二氧化硫。这些都对海洋造成严重污染。农药污染也是沿海污染的重要来源,含汞、铜等重金属的农药和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等,毒性都很强。它们经雨水的冲刷、河流及大气的搬运最终进入海洋。此外,沿海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也对海洋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不少流入海洋的污染物是难以分解的,有的存在时间可以长达几十年,如塑料、金属、玻璃等,其中,塑料垃圾还会吸附海中的毒性有机化合物。有资料显示,地中海西北沿岸的法国和西班牙海域,已经“接纳”了1.75亿吨垃圾废物。每天,海水将不少它们不能“解决”的东西再还给海岸,每千米海岸一天收回的垃圾大约2立方米。

在环保人士看来,彻底解决海洋污染问题的唯一途径是在海岸回收所有废旧物品。最近,一些地中海沿岸国家的环境科学家向全世界所有沿海国家和内陆国家提出倡议:别让美丽的海洋沦为垃圾场。

小行星撞击惨剧

据科学家测算,在人类可能面临的灾难中,小行星与地球发生碰撞也是其中之一。

小行星是一些围绕太阳运转但因为太小而称不上行星的天体,它们大多集中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小行星在太空运行,因其质量太小,容易受大行星引力影响而改变运行方向,使其很有可能与地球相撞。历史上有关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资料及证据很多。远在65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事件,直至近几十年来天文观测揭示的诸多事例,都证实了这种来自太空的威胁。小行星的撞击不仅仅在地表或地层中留下痕迹,有些甚至可造成严重后果。直径1000米的小行星与地球碰撞,产生的爆炸威力相当于几颗氢弹;碰撞地点会形成直径13千米左右的陨石坑,还会造成全球性气候的短期失调。撞击点若处在海洋,也会引发海啸等灾难性后果。由此看来,尽管小行星与地球相撞的概率很小,但碰撞引起的破坏往往是毁灭性的。

前不久,“近地天体监测计划”项目负责人宣称,2029年4月13日,人类将再度遭遇来自太空的威胁。此次,直径达400米的2004 MN4小行星将从距离地球3.5万千米处飞过,届时人们仅凭肉眼便可看到这颗小行星。据估算,2004 MN4小行星与地球发生碰撞的几率将达到1/6000。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几率,一些人提议建立专门的基金会,制定和实施拦截该小行星的计划,在世界各地安放跟踪仪监视小行星的确切轨道。一场被世人称为“地球保卫战”的战斗开始打响。

能源危机困扰人类

据英国《独立报》报道,国际能源机构(IEA)首席经济学家法提赫·比罗尔近日表示,随着全球大多数主要油田纷纷步入“产能衰退期”,世界正在迎来一场“灾难性”的能源危机。

所谓能源危机,是指可供我们人类利用的能源不充分。国际能源机构对全球800多家油田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大型油田已经过了产能最为旺盛的黄金时期,产量正在以超出之前预期一倍的速度迅速下降。全球原油供给将难逃紧缩的风险,遭遇“石油危机”的可能性大为存在。

长期以来,人类消耗石油的方式“显然是非可持续性的”。由于石油、煤炭等目前大量使用的传统化石能源枯竭,同时新的能源生产供应体系又未能建立,因而在交通运输、金融业、工商业等方面造成了一系列问题。目前,各国急于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油价的风险将会始终伴随着经济复苏进程。环境学家担忧,随着传统石油供给的日趋枯竭,一些国家将采取非环保的方式来获取能源,例如开发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油砂矿等。但是,这样的手段将给自然环境造成致命打击。在开发油砂矿的过程中将有大量的碳被排入空气中,人类在获取能源的同时气候问题将进一步恶化。

有关专家估计,到2050年左右,能源危机将席卷全球,尤以欧美极大依赖石油资源的发达国家受害为重。最严重的状态,莫过于全球工业大幅萎缩,甚至因为抢占剩余的石油资源而引发战争。

气候与人口互相影响

专家预测,21世纪未来的几十年里全球气候将继续变暖,会给人们带来非常全面的负面影响。到2020年,全球气候将会发生非常显著的变化。欧洲将会遭遇频繁的猛烈降雨和洪水袭击,而世界其他地区将会遭遇广泛的干旱威胁。对于人类来说,一场空前的粮食危机将会来临。

2045年,全球人口总量将达到83亿,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将会整日以单调而廉价的食物为生。而在非洲和亚洲地区将会出现大量的饥民。到2040年,海平面上升的趋势仍会持续。到2080年,将会有1/5的沿海居民区沉入水下。而其他地区的居民也会遭受越来越频繁的风暴袭击。随着新的贸易通道的开发,人们将开始向高纬度地区迁徙。此时,全球的海平面将会出现明显上升,一些沿海城市将会遭遇更为频繁的海浪袭击。

进入21世纪中叶后,全球性的干旱将会诱发大规模的森林火灾,而河流水量的下降不但会引发饮水和灌溉问题,而且会影响到水电站的正常运行。全球遭受饮用水不足的人口数量将会高达30亿。还有数亿人将面临饥饿的威胁。先前的永冻层也将开始融化并变为沼泽。这些地区释放出的大量甲烷气体会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全球性的流行病将会影响至少35亿人。

2060年,全球人口总数将达到95亿,粮食问题将会变得异常尖锐。专家们预测,届时东亚地区的粮食产量将增加20%,而中亚地区由于受沙漠化趋势的影响,粮食产量将至少减少3%。至21世纪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临界值,而整个生物圈也将因此发生变化。因环境变化而消失的动植物种类将达百万之多,同时还会有大约50%的陆地变为沙漠。

超级细菌陆续侵袭

超级细菌是对所有抗生素有抗药性的细菌的统称。2010年出现的超级细菌“NDM-1”,预示着人类的天敌不仅只有艾滋病。全球一体化的进展,也给了这些细菌在全球繁衍和泛滥的机会。

自从抗生素面世那天起,细菌就在不断地进行“自我救赎”和自我改造。较弱的细菌被抗生素灭门,而能够坚持下来的细菌,则逐渐进化成强悍的“超级细菌”。南亚国家出现的新型细菌变种基因“NDM-1”,能在人身上造成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这种细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它们几乎对所有的抗生素都有耐药性。对这种细菌,人们目前几乎无药可用。

另外,日本东京大学附属医院发布消息称,一种名为“多剂耐性绿脓菌”的细菌也在医院里横行。由于尚无药物可以对抗,在受到感染的10名患者中已经有5名死亡,剩余5位感染者也处于病危状态。据悉,这10位病人都住在同一栋住院大楼的同一层,估计是相互感染。但是,让医院感到奇怪的是,在无菌室里接受治疗的一位病人也受到了感染。这意味着这种超级细菌已经是“无孔不入”。全球陆续出现的这些状况,很值得人们予以关注。

此文由 林心小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潮·科技 » 在未来可能会给人类带来“困惑”的八大灾难!

()
分享到: